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俄尼布楚条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47 中俄尼布楚条约

亦称《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或《黑龙江界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尼布楚(前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全文共6款。主要内容是: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乌第河和外兴安岭之间地域暂定存放待另议; 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可持护照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初期,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条约正式文本为拉丁文本,另有满文本与俄文本。条约共计六条,包括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分,越界侵略和逃人的处理,中俄往来贸易的规定等。条约规定:中俄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源顺外兴安岭往东至海,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乌第河和外兴安岭之间地方暂定存放另议。又规定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签于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界,岭河以南属中国,岭河以北属俄国。并规定双方持有护照者可过界往来,贸易互市。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界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清政府派军抗击沙俄,俄军伤亡惨重,表示愿意停战求和。康熙二十八年(1689) 8月,清政府代表索额图和俄国全权大臣戈洛夫开始谈判。9月7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规定:一,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属俄国,岭南属中国;河西属俄国,河东属中国;二,拆毁雅克萨城,俄国军队撤回本国;三,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地区为待议区;四,严禁彼此越界,五、两国永远和好和互相进行贸易。该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个平等的边界条约维持百余年,至鸦片战争后被沙俄所破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