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澳大利亚文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澳大利亚文学

澳大利亚虽然是 一块古老的土地,但在欧洲人登陆之前,当地土著无文字,仅有萌芽状态的口头文学。18世纪70年代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陆续到来的英国移民带来了见于文字的文学作品,因此,澳大利亚文学实际是英语文学。
早期文学基本囿于英国作家和文学流派的影响,没有民族风格。到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兴起民族主义运动,这给文学带来了新面貌。民族运动的核心《公报》上开辟 “红页”,大力扶植青年作家,提倡创作短篇、长篇小说和“丛林歌谣”,形成了繁荣的局面。这是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第一个高潮。约瑟夫 ·弗尔菲的长篇小说 《如此人生》以日记形式描述了丛林风光和劳动生活,语言生动幽默,生活气息浓郁,有明显的民主精神。亨利 ·劳森的诗集 《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和短篇小说集《当罐里的水沸腾的时候》,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语言多用口语,朴实生动。这两位作家是这次高潮的代表,对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歌谣创作的代表者则安德鲁·帕特森,他搜集、整理并创作了大量歌谣,《雪川来客》等诗至今还为人传诵。同时,澳大利亚民族戏剧也开始发展,“先驱演员”等民族戏剧团体建立,出现了一批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如埃森的《时机尚未成熟》、帕尔默的《黑马》等。
20世纪,澳大利亚文学继续进步,现实主义传统继续发展。帕默写出了反映劳工运动的著名三部曲:《戈尔康达》、《播种时期》和《大家伙》。左翼作家也写出了优秀作品,如弗兰克·哈代的长篇小说《不光荣的权力》等。同时,新的艺术尝试在蓬勃进行,如“幻影派诗人”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帕特里克·怀特。他的小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语言艺术独特、精湛,代表作有《人类之树》、《暴风眼》等。1973年,怀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为澳大利亚文学第一次赢得了这项世界性荣誉。

澳大利亚文学

实为英语文学。18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沦为英国殖民地,英语文学开始形成。殖民时期的文学创作多为英国作家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19世纪8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在以约·费·阿基布尔德为首的“公报派”倡导和努力下,民族文学得以迅速发展。约瑟夫·弗尔菲(1843~1912)、亨利·劳森(1867~1922)等人为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前者所著长篇小说《如此人生》(1903),描绘了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乡野居民的生活习俗,表现出鲜明的民主精神; 后者出版20部诗集和短篇小说集,在内容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他们的创作为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诗歌和小说创作的影响下,民族戏剧艺术亦有所发展。20世纪20年代后,在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小说创作更趋活跃,帕尔默的《戈尔康达》 (1948)等作描写了劳工运动的火热场面,左翼作家普里查德的《库纳尔都》 (1929) 反映了白种人同土著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继渗入。30至40年代,诗坛上的“幻影派”、“先锋派”颇有声势。嗣后,意识流小说风行文坛并取得突出成就。著名小说《人类之树》、《暴风眼》 (1973) 的作者帕特里克·怀特(1912~ )受劳伦斯、乔伊斯影响,在创作中广泛运用意识流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