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9 濮

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名。亦作“百濮”、“濮人”、“卜人”。部落分散,无统一首领。商周时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后散居云贵川地区与越人杂居。其后演变说法有异。一说战国后融于百越,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先民; 另说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中国古代民族名。《尚书·牧誓》所举“西土”八族之一。据《孔安国传》所载:“濮在江汉之南”。因其部落众多,分布地区广泛,又称 “百濮”。另据杜预《春秋释例》记载:“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百濮与百越汇聚交融,形成了濮僚族团,活动于长江中上游及云贵地区。濮,亦作“卜”。西汉初年的“苞满”,即是百濮中的一个部落。东汉设永昌郡,当时被称为“濮”、“闽濮”等部族的,与西汉时的“苞满”均为百濮系统的部落。

中国古代西南族群名。又称“卜”、“百濮”、“濮人”等。商周时分布在江汉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后散居今云、贵、川等地,与越杂处。为商周时8个少数民族之一。公元前16世纪,向商进贡过本地产品。前11世纪,参与周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前611年,与麇人伐楚。前523年,被楚攻伐。此后,其部落多被楚合并。战国至汉时期,为夜郎国的一部分。三国时,向蜀进贡。蜀平孟获叛乱后,把一部分迁至云南、建宁两郡。唐代,云南地区有文面濮、赤口濮、黑僰濮等。此后,关于濮人的记载很少。所居地区盛产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短狗等物品。有凿齿、断齿的习俗。与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和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各民族有渊源关系。

亦称“濮人”、“百濮”、“卜人”。中国古族名。最早见于《尚书·牧誓》, 为商周时的八个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江汉之南”或楚国西南。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周匡王二年(前611), 与糜人伐楚。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楚为舟师以伐濮。以后,滇西南亦有濮人记载。其演变有三说: 一说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一说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 元代以后称*蒲人,以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一说前期的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 后期的百濮指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