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灵台

陇东重镇。在今甘肃东部,史称“关陇屏障”。商周为密须国地,秦置鹑觚县,汉改阴密县。十六国时设赵平郡。西魏先后置朝那县、安武县及安武郡。隋始设灵台县。唐并入麟游县,天宝元年(742)改鹑觚为灵台县。元省梁原入灵台县,后因之。境内有周文王伐密须国所筑*灵台遗址,有*皇甫谧墓、*牛僧孺墓、*明昌铁钟等古迹。


灵台

❶长安周灵台。《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 《三辅黄图·台榭》:“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遗址位于今陕西长安县客省庄。
❷长安汉灵台。《三辅黄图·台榭》: “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 长安灵台,上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
❸灵台县周灵台。《重修灵台记》:“灵台在周为密须国。诗载: ‘密人不恭,敢拒大邦,故文王伐之,为周有,遂筑台为灵台。”《灵台县志》: “灵台筑于周,而县以台名则始于隋。”灵台县境之灵台,在历史上屡筑、屡毁。古灵台土筑,高约二丈,底宽一丈五尺,上植柏树一棵。1928年,台基被毁。1933重筑。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拆除。1984年重筑,为钢筋混凝土浇灌的五层楼房。

灵台

汉代用以观测天象的地方。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均曾建有灵台。西汉灵台位于长安城复盎门以南,即今西安市西郊任家口村一带。西汉灵台高15仞,放置有浑天仪、相风铜鸟、铜表等天文器械。其具体的建筑规模尚不清楚。东汉灵台位于洛阳城内明堂之西,汉城南郊,今偃师县冈上村与大郊塞之间。据《水经·谷水注》记载,灵台 “高六丈,方二十步”。通过对其遗址勘测可知,灵台所占地面积约4. 4万平方米。中心是一方形高台建筑,台基夯筑,高残存8米多,台顶已塌毁成椭圆形平面,长11. 7米,宽8. 5米。台的四周有两层平台,环筑回廓。四周有夯土墙垣,墙壁上分别粉涮成青、白、朱、黑的颜色,这是因为汉代君主认为四方由 “四神” 分管,并有相应的四种颜色与其一致。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址。东汉时,张衡两度任太史令,职掌天文,在这里观测天象,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灵台

位于佃庄乡岗上村附近,即汉魏洛阳故城的南垣墙外。为我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台之一。始建于东汉中元元年(56),后曹魏、西晋相继沿用,计达250余年。整个遗址面积14000多平方米,中心建筑是一座方形夯土高台,现东西残宽31米,南北残长41米,残高8米余。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二层平台。下层平台原有环筑回廊,上层平台四面各有五间建筑遗迹。台顶是观测天象的场所,四周建筑为观测人员办事衙署。灵台是东汉王朝太史令下的一个支构,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先后任太史令十余年,主持和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撰有《灵宪》等重要天文学著作,并创制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世界上最早的测报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