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
参与炎症反应的生物化学活性物质。分为外源性(如细菌内毒素)和内源性(如组织胺、激肽等)两种。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内源性介质,主要有:
❶血管活性胺。包括组织胺与5-羟色胺。前者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明显地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增高小静脉的通透性。后者由肥大细胞释放,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血管通透性升高。
❷缓激肽。由血浆中的激肽原受到激肽释放酶的作用而形成,能使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和增高细静脉的通透性。
❸补体系统。激活后能产生C3a、C3b、C5a和C
等有致炎效应的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趋化白细胞、促进吞噬作用和破坏细胞膜、使细胞溶解。
❹中性粒细胞产物。包括阳离子蛋白、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阳离子蛋白能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增高血管的通透性;酸性和中性蛋白酶则能造成组织损伤。
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由损伤的细胞膜形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小血管扩张和引起疼痛。
❻其他介质,如肥大细胞释放的过敏性慢反应物质、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对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和趋化嗜酸性粒细胞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