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思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思凡》

川剧传统剧目《目莲传》的一折。又称《尼姑下山》。高腔。为旦角唱、做并重的独角戏。剧本见《四川地方戏曲选》第二辑。尼姑色空正当青春年少,情窦初开。为追求幸福生活,她不甘忍受清规戒律的束缚,毅然抛却木鱼,脱下袈裟,私奔下山。

《思凡》

中国现代舞蹈作品。编导: 吴晓邦。1941年首演于广东曲江。舞蹈以现代舞的表现手法,从塑造人物出发,组织情节,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舞剧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把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在寺庙内外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揭示情与理、理与欲、精神和肉体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斗争。舞蹈以红、黄、绿、黑构成佛门寺庙的氛围和环境。以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通过一个寺庙来解剖和投射一个社会。幕启,寺庙中香烟缕缕,一个年轻的和尚凝神端坐,已经进入“入定” 之境。然而,寺庙外,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断,这些挟裹着春天气息和世俗味的声浪冲进了寺庙,终于参禅的和尚被寺外的春色骚动搅得春心荡漾。他坐立不安,缓步走出庙堂,最后转而狂奔起来。他被世俗热闹景色吸引,被凡尘生活所搅而不能自制,但又必须控制。但最终,小和尚举起佛珠欲断而未断,回到佛陀世界里,在孤寂清冷之中了此一生。舞蹈以自然准确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清教徒形象。舞蹈运用象征的手段,揭示人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在宗教压抑下的人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以及这种苏醒而又挣脱不了心理羁绊所带来的痛苦。作品不仅批评了人性的弱点,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通过一个和尚和一个寺庙来影射社会,表现在侵略者和反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中国人民被压抑的痛苦的心情和灵魂。

《思凡》

常德汉剧高腔传统剧目。故事出自《目连传》。写仙桃庵少尼色空,不甘佛门寂寞,向往世间生活,最后脱去袈裟,摔弃念珠,毅然下山还俗。这是一出独角戏,剧本唱词生动、形象夸张,表演富有特色。1952年对剧本和表演加以整理,参加中南区和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扮演尼姑的李福祥获全国会演演员二等奖。剧本由《剧本》月刊首发,后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六集。整理时先由常德湘剧团集体讨论,后又在省、大区、全国会演过程中经崔嵬、李福祥等作了加工提高。

思凡

常德汉剧高腔传统剧目。出自 《目连传》。写仙桃庵少尼色空,不甘佛门寂寞,向往世间生活,埋怨父母,诅咒佛规,念经时心不在焉,思想尘凡,最后脱去袈裟,摔弃念珠,毅然下山还俗。这是一出独角戏,剧本唱词生动、形象、夸张,表演富有特色。1952年整理,参加中南区和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扮演尼姑的李福祥获全国会演演员二等奖。剧本由 《剧本》月刊首发,后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六集。整理时先由常德湘剧团集体讨论,后又在会演过程中经崔巍、李福祥等作了加工提高。

《思凡》

中国现代舞蹈作品。编导:吴晓邦。1941年首演于广东曲江。舞蹈以现代舞的表现手法,从塑造人物出发,组织情节,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舞剧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把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在寺庙内外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揭示情与理、理与欲、精神和肉体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斗争。舞蹈以红、黄、绿、黑构成佛门寺庙的氛围和环境。以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通过一个寺庙来解剖和影射一个社会。幕启,寺庙中香烟缕缕,一个年轻的和尚凝神端坐,已经进入“入定”之境。然而,寺庙外,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断,这些挟裹着春天气息和世俗味的声浪冲进了寺庙,终于参禅的和尚被寺外的春色骚动搅得春心荡漾。他坐立不安,缓步走出庙堂,最后转而狂奔起来。他被世俗热闹景色吸引,被凡尘生活所搅而不能自制,但又必须控制。但最终,小和尚举起佛珠欲断而未断,回到佛陀世界里,在孤寂清冷之中了此一生。舞蹈以自然准确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清教徒形象。舞蹈运用象征的手段,揭示人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在宗教压抑下的人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以及这种苏醒而又挣脱不了心理羁绊所带来的痛苦。作品不仅批评了人性的弱点,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通过一个和尚和一个寺庙来影射社会,表现在侵略者和反动政府的高压政策下,中国人民被压抑的痛苦的心情和灵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