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烈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烈妇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烈妇指夫死殉节或拒奸自尽的妇女,强调从一而终,夫死即为节而殉身。烈妇的记载也是汉以后,宋、元、明、清理学渐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社会道德片面约束妇女的节义伦理,造成许多妇女为立德而以各种自杀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正如一位烈妇自白:“夫以吾有二心乎?有子则守志奉主,妻道也;无子则洁身殉夫,妇节也。”(见《明史·列女传二》)尤其是明清时代,“忽庸行而尚奇激,国制所褒,志乘所录”的大量烈女事迹表明妇女所受的理教摧残是很深重的。烈妇因其维护纲常,旌表门闾,受朝廷嘉谕,因此社会趋之若鹜,这是造成明清出现大量烈妇的一个原因。

烈妇

封建伦理规范对女性形象的规定之一,古时称重义轻生、刚正有节操的女子为烈妇,也称烈女,后来逐渐演变为不愿改嫁或誓死保全贞节的女子。明代曾把烈妇分成许多类,其中主要有四类,一是为丈夫死而殉烈的,二为丈夫还没有死,女子提前殉烈的,丈夫要参加战争或丈夫生病或病危时提前自杀,以让丈夫放心。三是丈夫不务正业,妻子为守节殉烈。四是为未婚夫而殉烈,女子与某一男子换字订婚,并未结婚,结果未婚夫死去时女子还要为其殉烈。有些妇女是自愿殉夫成为烈妇,更多的烈妇是在社会的鼓动下,朦胧无知地为殉夫而死的。

烈妇

中国封建社会对夫死殉节或遇暴不屈而死妇女的称谓。《晋书·列女传》载,十六国前凉王张天锡重病卧床,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唤宠妾阎氏、薛氏曰:“汝等将何以报我?”二妾答曰:“王若不避言死,妾即求殉死,供洒扫天下,誓无他志。”张病危时,二妾先自刎而死。《明史》云:女子死夫出路“有三等,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其中女子殉烈被列为第一等。清黄孝存《西神丛语》记载:“仓桥余氏,夜火已至寝室。妇仓猝求衣,不得,裸立门内。一仆冒火救之,妇曰:‘宁死耳,岂可裸而与汝偕出,’遂焚死。”也称烈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