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雨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烟雨楼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上,始建于五代 (940年前后)。据名胜志记载,五代吴节度使广陵郡王钱元璙在湖滨筑楼,为登眺之所,取唐诗人杜牧名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两字命名。以后屡毁屡建,至宋时已成一方名胜,明末又毁于兵火。到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嘉兴知府赵瀛征民夫修浚城河时,运土填南湖成湖心岛,并仿烟雨楼旧制,在岛上建楼。烟雨楼外观雄伟壮丽,兼以四周景色优美,乾隆帝多次南巡到此,皆流连不忍离去,后竟在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 “烟雨楼”。 烟雨楼 烟雨楼位于避暑山庄澄湖中的青莲岛上。建成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系仿浙江嘉兴南湖五代吴越国钱元僚之烟雨楼而建。楼为二层,上下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回廊环绕。二层中悬挂乾隆所题“烟雨楼”匾额。《热河志》云:“楼四面临水,一碧无际,每当山雨湖烟,顿增胜概。”夏秋阴雨时节,澄湖腾起蒙蒙细雾,登楼远眺,水天一色,雨雾如烟,荷香轻飘。楼东为青杨书屋,是清帝读书处。西为对山斋。东北、东南有亭。西南垒石为山,山上建有六角亭,名翼亭,山下筑有岩洞,内有石级可达山顶。 烟雨楼位于南湖岛上。五代吴越节度使钱元璙曾在湖畔建造一楼,取唐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名楼。宋元时楼几经兴废,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府赵嬴征集民工疏浚城河,填土湖中成为一岛,次年依旧楼原样在岛重建。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深爱此楼,归后在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一座。楼为重檐结构,雕刻精细,外形壮观。环楼有御碑亭、宝梅亭、凝碧阁和钓鳌矶、放生池等景。这里保存着苏轼、杨万里、吴潜、董其昌等古代诗人、书画家的真迹石刻50余块。董必武1963年曾题一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7000年前的柏树化石。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之前,这里曾是馆址。 烟雨楼中国嘉兴景点。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的湖心岛上,据传烟雨楼建于五代吴越时期,距今已有1100余年,取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意,原址湖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改在湖心岛重建。明万历十年(1582)南增钓鳌矶,北凿放生池,称鱼乐国。后又加修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