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钦廉防城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钦廉防城起义即丁未防城之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钦州廉州三那(那思、那黎、那彭)地区群众为反抗清政府苛征糖捐,组织“万人会”,以团绅刘思裕、黄世钦、唐浦珠等为首领,发动抗捐斗争。孙中山在钦廉人民抗捐斗争的鼓舞下,决定联合抗捐群众,大举起义。刘接受同盟会的领导,共同起义。刘思裕遂率众数百人入城,强迫清吏释放请愿代表,与清军发生激烈的战斗。旋遭清军镇压,刘中弹身亡。孙即派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部都督入三那举行武装起义。七月(公历9月)首先起义于钦州之王光山。乘胜攻克防城县,并出示安民,宣传同盟会纲领,发布《告粤省同胞书》、《告海外同胞书》等文告。王派邝敬川率少数人留守防城,自己率主力进攻钦州城、灵山城。未克,且战且退,势将不支,取道回三那解散队伍。王和顺前往越南,梁建葵率余部退入十万大山。 钦廉防城起义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举行的重要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4月,钦州“三那”(那丽、那彭、那思)和廉州爆发大规模壮、汉人民反对增加糖捃斗争,遭清政府镇压。孙中山派黄兴和壮族同盟会员黄和顺深入钦州、廉州和防城地区,联系和组织“三那”抗捃队伍余部,8月举行起义。二百多人的起义队伍首先攻克防城,杀知县宋鼎。黄和顺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的名义发布《告粤省同胞文》、《招降满州将士布告》和《告海外同胞文》,号召壮、汉各族人民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朝政府。接着挥师东进攻打钦州,不克,转师北上攻打灵山,沿途壮、汉各族人民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扩大至一千多人。正当义军围攻灵山县城之际,各地清军调援灵山,义军一方面受灵山守敌阻击,又要与清朝援军于秀桥和狮子口一带激战,两面受敌,后因寡不敌众和粮进弹缺而退入上思县境的十万大山。钦廉防城起义,是壮族人民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斗争中联合携手的开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