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烹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烹调又称“烹饪学”。烹,烧煮食物; 饪,熟; 调,调和、调味。烹饪学,是研究烹饪理论及烹饪技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烹饪理论及其规律、营养学、食疗学、烹饪技艺、烹饪器皿、食品雕刻、食物保藏等多方面的知识。我国烹饪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火食是原始烹饪的开始。《易·鼎》: “以木巽火,烹饪也。”《方言》: “烹,熟也。饪,熟也。徐杨之间谓之饪。”最初的烹饪方法简单,《礼记·礼运》总结为四种,即“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东汉郑玄注曰:“燔,加于火上; 炙,贯于火上;炮,襄烧之也;亨,煮之以镬也。”陶器发明以后,以陶器制的一系列炊具,如罐、釜、陶甑、陶甗的出现,使人们的饮食和烹饪方法都为之焕然一新。古人在以陶制器具烹饪过程中,已出现了最原始的“调羹”(即和羹)。最初的调羹,只是选择不同的菜和肉相煮,而不另加调味料。相传“古者煮肉为汁,后人谓之太羹”,又说“太羹不致五味”,“无味乃有味之始; 无味之物而至味存焉”。到“黄帝臣,夙沙氏煮海为盐”以后,人们才用盐作调料。“能和以盐菜为铏羹矣。铏羹致其五味”,这便是烹饪的开始。“铏羹”也就成了最早用调料盐烹调出的菜肴。夏商周三代,由于青铜器在饮馔烹饪上的应用,促进了烹饪技艺的发展。周王室饮馔烹饪已有专门化组织,《周礼·天官·冢宰》就设置了膳夫、庖人、亨人、腊人、食医、酒医等官职。此时调味品,诸如酒、饴、蜜、盐、姜、酱、豉、梅、椒(花椒)等,大凡酸、辛、苦、咸、甘五味都已出现,烹调技术已初具规模。人们烹调时不仅讲究辨选原料及原料的相互搭配,还讲究原料与调味品的相宜。在实践中,又提出了指导性烹调原理,即调和与水火的运用(《吕氏春秋·本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铁制炊具增多,炉案分工,调味品的增加,食品中有意识地使用色素,发酵面食的制作,都说明此时我国烹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隋唐两朝时,出现了食品加工机械,食品雕刻工艺更加发展,花色菜点制作极为精致,海味异产也入食谱,并且素食也已达到一定水平,我国烹饪技艺进入了高级阶段。元明清时期,烹饪技艺更加精美,进入了完全成熟时期,特别是到清代,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技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