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焉耆四十里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焉耆四十里城魏晋至唐代城址。位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乡附近,开都河南岸。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大城墙垣断续留存,周长2856米,基宽2—3米,残高1.5—2米。城中建筑无存,现成泥沼洼地。散落红陶片、灰陶片、开元币等。中城在大城西北0.5公里许,分内外两重城垣。外城仅余墙基,周长2332米。内垣周约445米,东部存长方形土台,长94米,宽15米,夯筑。城中偶见红陶片等。小城在大城东南0.5公里许,亦存墙基,散落红、灰陶片颇多。黄文弼推论此三城必同属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区,为焉耆在魏晋以后所迁的新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