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熊庆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2 熊庆来1893—1969

数学家。云南弥勒人。早年肄业于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年至1920年在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哀大学及马赛大学学习,获理工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清华大学教授,并创建了清华大学算学系。1931年至1933年再次赴法研究函数论,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第三次去法国专攻亚纯函数。1957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与函数论研究室主任、所务委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一生致力于中国数学研究及数学人才的培养。他发现与培养了蜚声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是他晚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他在亚纯函数研究中发表过50余篇学术论文。30年代,当代法国数学家波莱尔 (E.Borel)给出了有穷级整函数的理论。熊庆来在波莱尔工作的基础上把结果推广到无穷级。1933年写出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得出的一系列结果与波莱尔的有穷级情形相同,且表达式更为精确;在半纯函数方面得到了一些基本不等式。他的这一理论被欧洲数学家誉为“熊氏无穷级理论”。他还证明了代数体函数第二基本定理,并结合导数予以推广。著有《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等。

熊庆来1893—1969Xiongqinglai

中国数学家。生于云南弥勒。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1914年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巴黎大学等校,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创办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26年到北京, 创办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再赴巴黎,专攻函数论,1932年首次代表中国出席了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1933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仍执教于清华大学。1935年参与创建中国数学会。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并做数学研究, 1957年回国,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熊庆来多年从事亚纯函数方面的研究, 建立了在国际上著称的熊氏无穷级以及一系列重要不等式。他的重要论文多次为国内外数学家所引用或推广其中的结果。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对我国数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3年,熊庆来以优异成绩被云南省政府选送比利时学习采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比利时沦陷,熊庆来长途跋涉经荷兰、英国到达法国。过度劳累使他染上了肺结核,学习采矿的打算也破灭了。他留在巴黎,决定改学理科,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留学期间,他勤奋读书,惜时如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谚语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努力读书为要。”这种刻苦精神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在东南大学任教时,由于能讲授高深数学理论的仅他一人,所以他同时编几种讲义、上几门课。当时他又患有严重的痔疮而不能坐,只好伏在床上备课、写讲义,每天工作到深夜。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也是废寝忘食,每天中午妻子总要打三、四次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他一生刻苦研究,勤于著述。1949年他在法国因脑溢血而半身不遂, 出院后不久就用左手执笔, 接连在法国 《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1957年回国后,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他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30篇论文,其中有3篇是应约为法国和罗马尼亚的数学期刊撰写的。而这一切都是他在年过花甲的时候用左手写成的。
熊庆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一向注意发现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在东南大学时,他曾与其他教师联合出钱,帮助一位有才华而家贫的学生出国深造,这个学生后来成了我国优秀的科学家。1931年, 当他在《科学》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之后,它即想方设法将当时只有20岁、初中毕业的华罗庚调到清华大学,使他走上了成为一位大数学家的道路。这段佳话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晚年,虽然他年老身残,仍热心培养数学界的后起之秀。1963年, 他以70高龄又招收了杨乐、张广厚两位研究生。杨、张二人以及早年在熊庆来直接培养下成长或受过他教益的其他许多人都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
熊庆来一生三次出国,累计18年,到过许多国家,但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为了中国的数学事业,青年时代他在法国刻苦学习, 中年以后勤奋著述, 诲人不倦。1949年他去法国开会时, 曾带了1000美元公款为云南大学买书。不久,他因半身不遂滞留法国,贫病交加,但这笔钱却始终未动,后来他买得书籍特请一位留法归国学生带回北京,转给了云南大学。在此期间,台湾方面曾邀请他前往, 但他的心向往着大陆的建设事业。1957年4月,周恩来总理给他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不久他就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

熊庆来1893—1969

中国数学家。创办清华等校数学系。长期从事教学,培养不少优秀数学人才。致力于整函数、亚纯函数、代数体函数及正规族研究。著《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一书。

熊庆来

熊庆来 (1893—1969),中国数学家。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和马赛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南京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1926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代理理学院院长。1931—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夏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会议,留在巴黎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因患脑溢血在巴黎养病,直到1957年回国。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所常务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等,他是全国政协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熊庆来毕生献身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晚年半身不遂,仍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研究,主要成果有: 在无穷级整函数及亚纯函数方面,熊庆来首先证明函数t(r)是一个逐段解析函数,继而证明对每一个亚纯函数f(z),存在一个合于波莱示正规增长性的非减函数v(r),然后由logv(r)=p(r)logv定义函数f(z)的无穷级p(r),借此形成无穷级亚纯函数的一般理论。这个无穷级在国际上被称为熊氏无穷级。在正规族理论方面,熊庆来证明了代数体函数第二基本定理,并结合导数进行推广。对单位圆内的全纯函数及亚纯函数研究也有贡献。熊庆来热心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理科人才作出卓越贡献。他编写了十多种教科书,如 《平面三角讲义》、《球面三角讲义》、《方程式论》、《高等算学分析》、《解析函数讲义》、《微分几何讲义》、《微分方程讲义》、《偏微分方程讲义》 等。

熊庆来

熊庆来 (1893—1969),中国数学家,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和马赛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南京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1926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代理理学院院长。1931—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夏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会议,留在巴黎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因患脑溢血在巴黎养病,直到1957年回国。回国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所常务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等,他是全国政协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熊庆来毕生献身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晚年半身不遂,仍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研究,主要成果有: 在无穷级整函数及亚纯函数方面,熊庆来首先证明函数t (r)是一个逐段解析函数,继而证明对每一个亚纯函数f (z),存在一个合于波莱示正规增长性的非减函数v (r),然后由logv (r) =p (r) logv定义函数f (z) 的无穷级p (r),借此形成无穷级亚纯函数的一般理论。这个无穷级在国际上被称为熊氏无穷级。在正规族理论方面,熊庆来证明了代数体函数第二基本定理,并结合导数进行推广。对单位圆内的全纯函数及亚纯函数研究也有贡献。熊庆来热心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理科人才作出卓越贡献。他编写了十多种教科书,如 《平面三角讲义》、《球面三角讲义》、《方程式论》、《高等算学分析》、《解析函数讲义》、《微分几何讲义》、《微分方程讲义》、《偏微分方程讲义》等。

熊庆来

中国数学家。1893年10月20日生于云南省弥勒县,1969年2月3日卒于北京。于1913年后赴比利时、法国留学,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云南工业学校、路政学校教员,后又任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系主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于1931~1933年,1949~1957年两次赴法,进行学习、研究。并于1933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多年从事亚纯函数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无穷级亚纯函数的一个一般性理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