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父系氏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父系氏族

亦称“父权制氏族”。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父系氏族产生于母系氏族之后,形成于对偶婚阶段,在个体婚出现的初期诞生。它存在于原始公社的最后阶段,即原始公社与私有制社会交替的时期,大体上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由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工)后,男子逐渐在生产的主要部门占据重要位置,女子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随着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氏族的显贵人物和富有的男子占有的财产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改变母系继承制,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按父系继承,实行男娶女嫁从夫居的婚姻居住制度。这样一来,引起了氏族组织全部结构的变化,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但在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已经主要不是氏族,而是家长制家庭。父系氏族公社一般由若干家长制家庭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制家庭又分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后,土地、牲畜都归小家庭所有,氏族和父权制解体。父系氏族也就不复存在了。父系氏族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出现过。

父系氏族

继母系氏族社会之后以父系血统为纽带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大约产生于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生产工具除了使用精致的石器和骨器以外,耒、耜等先进农业工具得到了广泛运用。由于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剩余农副产品的增加,从而为饲养家畜创造了条件。从出土的实物及资料能够看出,人们喂养的家畜有狗、猪、鸡、山羊和牛等。家畜的逐渐增多,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而转为畜牧业生产,这就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来,手工业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又有一部分人专门经营原始手工作坊,促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这就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应运而生。商品交换从氏族内部交换发展到同外氏族的交换。因此,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也随之出现了。不过,这个时期的货币大都是实物性质的。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使以往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削弱,她们完全陷入一夫一妻式的家庭琐事中去了。与此相反,男子则在农业、手工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取得了财产的高度支配权。在这个时期,氏族首领和公职人员凭借职权、利用各种手段侵占氏族的财富,加上经常的对外交换和进行战争,使这些人逐渐发财致富,广大氏族成员相对成了穷人。这种贫富差别直接导致了阶级的产生。为了缓和这种阶级关系,国家产生了。它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文明时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