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版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版筑即筑土墙,也就是用泥土夯筑而成墙。孟子所说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的版筑,就是此意。版筑的起源很早,从殷墟发掘资料看,殷商时代的宫室、墓葬都是版筑的。战国秦汉的城墙、台殿、屋墙也常用版筑土墙,不过构架则须用木材,故土木二字连用以表示建筑工程。唐宋的土墙仍占一定的比例,明清时代因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石、砖墙才渐趋普遍。迄今为止,因版筑有防火、隔音、冬暖夏凉、经济耐用的优点,一般住宅或殿宇也还有很多用版筑的。版筑时要用墙板、墙杵、撮箕、铲子、木板等工具。筑墙时需一人或二人立在墙板内执杵,另一人将撮箕往墙板内倒预先和好的土,杵要打匀,用力要大小一致。筑好一板再将墙板向前移筑第二版。如此下去到筑完为止。 版筑参见〔傅岩之梦〕。后汉·班固《公孙弘传赞》:“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明己,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晋·羊祜《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 版筑流行于天水东南部的一种古老的筑墙方式。本地人把这种筑墙方式叫“打夹板墙”。打墙时须用两块厚木板做活动模框,固定好后,往中间填入粘土,一层层用础子夯实。夯到与板缘相齐时,卸下木板,再固定到已筑成的墙体上边,再填土夯筑。如此反复夯筑若干层,达到要求高度即可。版筑的粘土墙厚达二尺五左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就地取材,是旧时农家普遍的建房筑墙方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