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兴间气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兴间气集诗选集。唐高仲武选编。二卷。仲武身世未详,自称“渤海人”。因唐人多署郡望,故亦难知确贯何地。此编选录安史乱后肃、代二朝诗歌,起至德初,迄大历末。此间为唐王朝“中兴”时期,故以名集。所录凡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每人各有评语。评语多有精深见解,如谓刘长卿“十首以后,语意略同,落句尤甚”,《四库总目》以为“鉴别特精”。此编为唐人选唐诗之重要选集,尤其以断代法选成,更见特色。有影印明翻宋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据以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四部丛刊》用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影印本。清王士祯有《中兴间气集》一卷,可参读。 中兴间气集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 (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 “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序云:起至德宗初,迄大历末,共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末有元祐二年(1088) 曾子泓跋,称独遗郑当一人,逸诗八首,盖在宋时已残阙。故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所选诗一百三十二首。姓氏下各有品题,拈其警句,如 《河岳英灵集》例。而张众甫、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刘湾五人俱阙。考毛晋跋,谓得旧钞本,所阙张、章、戴诸评俱在,独刘湾无考。故编中于四家姓氏之下,俱注云评载卷首。今检卷首则无,当由久而复佚。又按钱曾《读书敏求记》,谓得宋锓本,如朱湾 《咏玉》一首,玉字作三,盖每字皆藏三字义。后人不解诗义,翻谓三为讹字,妄改为 《咏玉》。自元至明,刻本皆然。此本乃袭旧讹,知毛晋所云旧钞本,犹未足据。高仲武持论颇矜慎。其谓刘长卿十首以后,语意略同,落句尤甚。鉴别特精。而王士祯《论诗绝句》独非之。盖士祯诗修词之功多于炼意,其模山范水,往往自归窠臼,与长卿所短颇同。殆以中其所忌,故有此自护之论。《陆游集》有是书跋曰:高适字仲武,此乃名仲武,非适。然适自字达夫,陆游实误记误辨。至称其评品多妄,又称其议论凡鄙,则尤不然。今观所论,如杜诵之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语本习径,而以为得生人始终之理。张继之“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句太实相,而以为事理双切。颇不免逗漏末派。其余则大抵精确,不识陆游何以诋之。至所称钱起之 “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刘长卿之 “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此自诗人忠厚之遗,尤不得目以凡鄙。惟王世懋《艺圃撷余》摘郎士元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句,谓听闻合掌,而高仲武称其工于发端。则切中其失,不为苛论。有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收有此集。采用 《四部丛刊》 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 中兴间气集唐诗选集。唐高仲武编选。此书主要反映出至德、大历间诗坛的面貌。编选者推崇钱起、郎士元、把二人列为上、下卷之首。所选多为赠别酬和、流连光景之作,也有少数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在艺术上追求清逸幽远之境,体制多为五言。高仲武《自序》中提出“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选取标准,基本符合当时诗风的特点。此书在每家姓氏之后,都有简短评语,其中不乏精粹见解。但也有品评失当之处。今存《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附清何焯据述古堂影宋抄本所作校记。凡刻本原缺高仲武自序及张众文、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刘湾等五人评语,都见于何焯校记。又有明汲古阁刻本等。现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人选唐诗(十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