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王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牛王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布依族牛王节。届时牛不耕田,牧童也便放假,家家都要给牧童买糖果,因而得名牧童节。布依人用“牛王粽子”、四色糯米饭等慰劳耕牛,最隆重的是独山县黑寨与荔波县阳凤的交界地区。 牛王节布依族传统节日。又称“四月八”,“牧童节”,“开秧节”等。节期是每年四月八日。流行于贵州省多数布依族地区。届时家家都让牛休息,用苦丁茶、紫泉酒、花糯米饭喂牛,祭祀牛王。以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斗牛赛。斗胜的牯牛被封为牛王,并为之披红戴花颁奖,牛王主人当晚设宴招待来贺者。席间,宾主要唱《牛王歌》。《独山州志》载:“仲家以饭肉喂牛……有放牛打角之俗”。“仲家”乃明、清、民国时对布依族的称呼。贵州独山一带有民谣:“九名九姓独山州,南郊紫泉北石牛,年年四八牛王节,家家花饭摆门楼。”独山县城北郊有一巨石,形似牛状,百姓称为神牛,故独山县在唐代曾叫石牛县。关于节日的来历,传说:古代有一牧童名阿牛,受仙翁指点获一神牛,郁力王欲强夺神牛,阿牛与之搏斗,郁力王死,阿牛负伤,神牛变为巨石。五妹以紫泉水治愈阿牛伤,并使神牛还形复活。纳达王以百头牯牛与神牛斗,神牛大胜。纳达王的五个女儿都想下嫁阿牛,阿牛让神牛选择。五姐妹各备一份酒饭,神牛只吃五妹准备的苦丁茶、紫泉酒和黑糯米饭,五妹中选成婚。阿牛与五妹寿终后,神牛又变为石牛。后人为纪念阿牛、五妹及神牛,遂于每年四月八日以茶、酒、饭喂牛,祭牛王,并斗牛,以再现当年神牛雄风。 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壮、布依、侗及南方其他一些民族农民的传统节日。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耕牛招魂。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一般以四月初八为节日。届时,家家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并将一部分食品及鲜草喂牛,让牛休息一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