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狂犬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狂犬病kuangquanbing

又称恐水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多因被病犬等咬伤、抓伤或舌舐而感染。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的弹状病毒。对热、乙醚和紫外线敏感,在日光照射和干燥状态下迅速死亡。人患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和病狼等。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病犬咬伤、抓伤人体皮肤和粘膜或病犬唾液污染原有伤口而侵入人体。人被病犬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接种,发病率为15~60%。本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但以农村为多。全年均可发病,潜伏期10日至1年以上,多为20~90日。临床主要表现为兴奋狂燥、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全身瘫痪。人发病后一般在3~6日内死于循环或呼吸衰竭。病死率近100%。本病发病后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故凡被可疑动物咬伤者要及时处理伤口,杀灭感染伤口的病毒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被咬伤口可用拔火罐排毒,并用大量20%肥皂水冲洗,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咬人动物的情况,一旦确认是被狂犬或其它病畜咬伤、抓伤,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首先要管理传染源,消灭野犬,严格管理家犬,有可能要对家犬进行预防接种。狂犬、狂猫应立即灭杀,处死后焚毁或深埋。其次,在狂犬病的发病地区,禁止玩狗、猫等动物。如不慎被狗、猫或病畜咬伤,应及早进行预防接种。

狂犬病

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病兽咬伤受染(病犬、病猫、病狼)。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但因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病毒,也应隔离。人受染后是否发病与咬伤部位(头、颈、手部,发病较多)、伤势(大而深的创伤发病较多)及局部情况等有关。症状表现:潜伏期10天至1年以上。一般为20—90天。初期,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伤口附近麻木,四肢有蚁走感等。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头痛、烦躁等。进入兴奋期,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渴极而惧饮,饮亦无法下咽。其他如风、声等亦可引起咽肌痉挛。此期神志大多清晰。转入麻痹期,患者痉挛停止发作,出现肢体瘫痪,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整个病程平均4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预防措施:捕杀野犬,家犬登记和接种疫苗等。发现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人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和野兽咬伤后,伤口应及时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而灭(或其他季胺类药物)彻底清洁。因肥皂水可中和季胺类,两者不可合用。冲洗后,伤口涂以75%酒精或2%—3%碘酒。在咬人动物未能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动物已无法观察时,病人应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伤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舔过皮肤、粘膜,被抓伤等也应接种疫苗。

狂犬病kuangquanbing

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病兽咬伤受染 (病犬、病猫、病狼)。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但因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病毒,也应隔离。人受染后是否发病与咬伤部位 (头、颈、手部,发病较多)、伤势 (大而深的创伤发病较多)及局部情况等有关。症状表现:潜伏期10天至1年以上。一般为20~90天。初期,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伤口附近麻木,四肢有蚁走感等。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头痛、烦躁等。进入兴奋期,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咽肌痉挛,渴极而惧饮,饮亦无法下咽。其他如风、声等亦可引起咽肌痉挛。此期神志大多清晰。转入麻痹期,患者痉挛停止发作,出现肢体瘫痪,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整个病程平均4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预防措施:捕杀野犬,家犬登记、接种疫苗等。发现狂犬、狂猫立即击毙。人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和野兽咬伤后,伤口应及时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而灭(或其他季胺类药物)彻底清洁。因肥皂水可中和季胺类,两者不可合用。冲洗后,伤口涂以75%酒精或2~3%碘酒。在咬人动物未能排除狂犬病之前或咬人动物已无法观察时,病人应注射狂犬病疫苗。除被咬伤外,凡被可疑狂犬病动物吮舔过皮肤、粘膜、被抓伤等也应接种疫苗。〔附〕犬狂病:潜伏期2~6周。犬发病后,两眼直视,狂跑乱咬,吞咽困难,吠声嘶哑,垂尾流涎,行动蹒跚,进而瘫痪、死去。总病程2~8日。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病”,俗称“疯狗病”。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狂犬病病毒。犬、人、家畜、家禽都易感染。野犬、狐、狼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病犬体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中含毒最高。多数由咬伤传染。潜伏期一般为2—8周。临床特征是呈现极度神经兴奋而致狂暴和意识丧失,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发病后治疗无效。预防:消灭野狗,及早扑杀病畜。被咬伤人畜应立即彻底处理伤口,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可防止发病。参见“医药卫生”中的“狂犬病”。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被狂犬咬伤而患病。主要表现有兴奋不安、恐怖感尤其恐水、咽肌痉挛、瘫痪、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极高。无特效疗法。受伤后应立即用20%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及注射免疫血清。杀灭病犬是预防的关键。参见“农业”中的“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

俗称恐水症,疯狗病。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以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由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为特征。人和各种家畜对狂犬病都有易感性,尤以犬科动物(犬、狐和狼等)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源的贮存宿主。人畜多由患病动物咬伤后感染。在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各地发现蝙蝠(食虫蝙蝠、吸血蝙蝠和食果蝙蝠)的唾液腺带狂犬病病毒,并可通过咬伤或气溶胶传染给人和动物。有些动物可长期通过唾液腺排毒,成为人畜传染源。呈世界性分布。免疫接种是主要预防措施。特别应注意家犬的免疫接种和消灭野犬。野生动物散布药饵口服免疫。病人除对症治疗外,可注射免疫血清。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在湖南流行已久。50年代,在湘潭、郴州、零陵等地发生少数病例。70年代起,城乡居民养狗之风日盛,以致各地犬类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其中有的被伤者发生狂犬病而丧生。到80年代初,省内除花垣、通道县外,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病死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对被狂犬咬伤者,主要是及时处理好伤口和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以防止发病。1981年起,省内先后开展家犬免疫。确定宁乡、浏阳等22个县和长沙、株洲等6个市为1986~1987年度家犬免疫重点县、市,并在另20个非重点县也开展此项工作,对368万只家犬实行免疫,还捕杀10万余只未予免疫的家犬。此后,坚持数年。1990年又在21个县、市施行家犬免疫38万只,使全省狂犬病发病率由1985年的1.09/10万下降至1994年的0.05/10万。

狂犬病

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又称疯狗病。潜伏期2~8周。患此病的犬类最多,约占病畜的90%。感染方式有咬伤和非咬伤2种、非感染性有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3种方式。本病无特效药物,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疫苗,患病家畜应尽早捕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