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狂飙突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狂飙突进

1770—1785年间在德国发生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因作家克林格尔 (1752—1831) 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而得名。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 (1744—1803)。参加者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以 “天才、精力、自由、创造” 为口号,要求突破德国社会死气沉沉的气氛,反抗封建压迫和虚伪的道德风尚; 推崇热情,主张个性解放,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 歌颂自然,提倡民族风格,而他们的社会理想是卢梭的“返回自然”。由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次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没有能够发展成为政治革命。狂飙突进的作家运用得最多的文学体裁是戏剧。歌德的 《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 和席勒的 《阴谋与爱情》,是该运动的代表作。在小说方面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

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德国掀起的一次全国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由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 而得名。这一运动的主要倾向是反对僵化的习俗和“不自然”的封建秩序,要求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祖国的统一。它抨击虚伪的道德风尚和没落、僵化的封建文化,提倡创作自由和个性解放,充分肯定人的地位。在这一点上它继承了启蒙运动理论家关于自然与人权的思想,赋予人的内心情感以更多的价值。这一运动的参加者认为自然是一切生命和创造的本源,也是人类的本源,拥护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歌颂自然;崇尚人的天才,尤其重视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强调从本民族的历史中汲取题材。这场运动的文艺理论家赫尔德、歌德和席勒等人的作品热情奔放,充满着狂热的幻想,具有浪漫的色彩与感伤的气氛。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铁手葛茨·封·伯利兴根》具有显著的狂飙风格。 尤其在戏剧中他们热情地抒发对时代的感受。他们在形式上突破传统的规则,如戏剧的“三一律”等。但这一运动只出现在文学领域,没有成为政治运动,到80年代逐渐衰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