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狄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字汉臣,汾洲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出身行伍,善骑射。宝元初,任延州指使,守边凡四年,与西夏二十五战,常为先锋。临阵披发,带铜面具,所向无敌。得尹洙荐,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待之甚厚。仲淹授以《春秋左传》,晓以“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之义,遂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兵法战阵。积战功累迁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移真定路副都总管,迁马军副指挥使。仁宗曾命其敷药除面涅,奏曰:“臣愿留以劝军中”。皇祐四年(1052年)擢枢密副使。侬智高反宋,交趾(今越南北方的大部)愿出兵助讨,乃上表请行,并奏请罢“假兵于外以除内寇”之议,除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至宾州(今广州宾阳南),整肃军纪、赖“蕃落骑数百”,出敌不意,夜渡昆仑关,破敌。还师,升枢密使。至和三年(1056年),受谣言中伤,出判陈州而死。为人慎密寡言,深沉有智略。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卒同甘苦,推功将佐,“名动夷夏”。 狄青1008—1057北宋大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在对西夏战争中常为先锋,受韩琦、范仲淹器重,升为大将。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因平侬智高叛乱有功,拜枢密使同平章事。旋去职出判陈州至死。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19岁从军,任皇帝侍卫,后戍边。宝元初,任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刺史,同西夏军作战时,骁勇善战。4年间凡25战,负伤8次,威名远播,战功卓著,深受经略使范仲淹、韩琦重用,累迁至彰化节度使、枢密副使。皇祐四年(1052年),广源洲(越南高平地区)部族首领侬智高称帝叛乱,攻占广东(今广西、广东地区)9州,扰民甚重。狄青自请出征,率3万人前往平叛。他先正军纪,后采取麻痹侬兵,突然袭击的战术,冒雨攻占昆仑关,并出归仁(今广西南宁北郊),夺占险要之地。侬军被迫决战,遭宋军左右纵横冲击,遂大败。宋军收复邕州(今南宁)。侬智高败退大理(今云南境内),被守军所杀。狄青遂升枢密使同平章事。嘉祐元年(1056年)去职,次年病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