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乐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西门内,相传创建于唐初。现存建筑中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重建,其他为明、清重建。寺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山门建于台阶之上,屋顶为四阿大顶(单檐庑殿屋顶),出檐深远曲缓,轻巧舒展。正脊两端的鸱吻、鱼尾翘转向内。山门面阔三间,柱身不高,侧角明显。入山门,正面为寺内的主体建筑观音阁。这座三层楼阁的第二层是暗层,通高23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顶为单檐歇山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建筑。阁的中央立一尊16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亦为辽代创作,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之一,为泥塑中的精品。两旁有姿态优美的胁侍菩萨,也是辽代重塑。观音阁的下层四壁满布彩色壁画,主题为十六罗汉和明王像,为明代画师所绘。观音阁以观音塑像为中心而建,四周列柱,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如此罗列三层。中部形成天井,以容纳塑像。建筑手法高超,共有斗拱24种。千年来经历了多次地震,独乐寺仍巍然而立,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位于蓟县城内西关大街路北。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该寺创建于636年(唐贞观十年),由尉迟恭监修,后毁,984年(辽代统和二年),由辽秦王耶律奴瓜重建。因寺西北有独乐水,故名“独乐寺”。独乐寺的现存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重建,其余部分都是明、清时期所建。全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和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由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用回廊相联结。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唐辽时期佛寺的特点。 043 独乐寺见42157条。 157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西门里。始建于唐初,辽统和二年(984)重建。寺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东部为三间正殿及回廊围成的院落,西亦跨一座四合院,两部分均为僧房和行宫。中部为寺庙和主要部分,由山门、观音阁排列成南北轴线,反映出唐代佛寺以殿堂为中心的布局形制。阁前建有配殿和回廊,阁后附有院落和亭、殿。山门面阔三间(总长16.16米),中间门道;进深两间(总深8.62米)。斗栱雄大,高度约半柱高。单檐庑殿顶,出挑深远(总高8.73米)。外形稳重舒展。观音阁外观五间八架,单檐歇山顶,阁高23米,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其外观为两层,中间有腰檐平座。内部则为三层,其中第二层是暗层。殿堂结构采用金箱斗底槽形式,分内外槽。外槽四壁绘壁画,内槽设木坛座,上立11面观音,高16米,两侧伴两尊胁侍菩萨,是现存辽代塑像中的精品,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阁内中部形成天井,观音塑像上下贯通,成为阁内空间的控制中心。外槽则为三层,人们可以从不同高度瞻仰佛容。斗拱共有24种,按其功能与位置的不同而异。直斜交相结合的木构架体系稳定合理,并与建筑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构图有机结合,使结构逻辑与建筑表达融为一体。 独乐寺中国古代佛寺。在天津市蓟县西门内。现存辽代建筑有观音阁和山门,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观音阁居全寺中心,为辽尚父秦王韩匡嗣再建的。面阔5间,进深4间,底层长20.2米,宽14.2米,外观2层,中有腰檐和暗层,实为3层。上复单檐歇山顶。阁内中央佛坛上有高16米的11面观音立像,为辽塑精品。也是现存最高的泥塑立像。由于立像高大,在阁内槽的一、二层楼面上分别开矩形和六角形洞口,形成上下贯通的空井,使像矗立井中。二、三层楼实际上是环绕立像并可从不同角度观赏它的回廊。阁内一层北、东、西三壁有明代所绘罗汉像,二层平座上方井内壁有后代补绘的壁画。 独乐寺佛寺名。在天津市蓟县城内,西关大街路北。始建于唐初,相传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唐时,曾在此誓师,因而寺名独乐。现存主体建筑观音阁和山门为辽圣宗统和二年(984)秦王耶律奴瓜重建。寺坐北朝南,山门建在不高的台基上,单檐庑殿顶(古称四阿大顶),出檐平缓舒展,檐角翘如飞翼。南檐下正中悬独乐寺横匾,相传是明代严嵩所书。山门面阔三间,中为门道,两侧为泥塑哼、哈二将。山门北面就是主体建筑观音阁。高23米,三层楼阁建筑,中为暗层,有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明为重檐歇山顶。内部采用四周双排列柱,上置斗拱,拱上架梁枋,枋上再立木柱、斗拱、梁枋,形成中空的天井,上部覆以斗八藻井。此阁设计别致,结构精巧,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建筑。阁中央须弥座上有一尊辽代彩塑十一面观音立像。通高16. 27米,面容慈祥、丰颐大耳,体态端庄,上身微微前倾,给人以仰之弥高的神秘之感。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辽代泥塑珍品。两侧优美的胁侍菩萨也为辽塑。1971年修缮时在下阁四壁剥出明代重描前代的彩色壁画,内容主要是十六罗汉和多臂明王像,非常珍贵。独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门内西关大街路北。传为唐贞观十年(636)尉迟敬德监修。辽统和二年(984)重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山门、观音阁为辽代遗物,余为明清所建。以寺西北有独乐水而得名。一说安禄山曾在此起兵叛唐,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因以为名,俗称大佛寺。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东为行宫,西为僧房,中为寺院主要部分,由山门、观音阁构成南北轴线,两侧有庑廊相连。山门面阔三间,长16.57米;进深2间,宽8.76米。中为门道,两侧有泥塑哼哈二将。单檐庑殿屋顶,坡度平缓,屋檐远伸,翼角舒展,造型很美,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檐下“独乐寺”匾额传为明代严嵩手书。观音阁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外观二层檐,内为三层。面阔五间,长20.23米;进深四间,宽14.52米,高23米,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建筑。两檐间有斗栱承托的围栏。阁中须弥座上有一辽代十一面观音塑像(其中十面为大像头顶小像),高16米,躯体微向前倾,面容丰润,两肩下垂,体态端庄,似动非动,为现存辽代塑像之精品,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阁以观音像为中心,环列两排28根立柱,总计用斗栱24种152朵,立柱、柁梁层层上叠,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三层,可从不同角度瞻仰佛容。结构复杂,设计高超。中部覆以斗八藻井,佛像矗立于井中,与空间融为一体。四壁绘有彩画,主题以表现十六罗汉和三头六臂、四臂明王像为主,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为元明以来所作。清乾隆帝弘历有《寄题独乐寺》诗。 独乐寺中国古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有山门、观音阁。山门为殿堂分心斗底槽式。面阔3间(16.63 m),进深2间4椽(8.76m),为四阿(庑殿)顶,檐出挑2.59 m,柱头铺作为五铺作22抄偷心造。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阁高23 m,共用斗拱24种。面阔5间(20.23 m),进深4间8椽(14.26 m),为歇山顶。总高19.73 m,分上下2层。下层阶基至平坐柱头高8.54 m,上层平坐柱头至曲脊柱高8.71 m,上下檐各挑出3.32 m、3.16 m。两层间设平坐勾阑。阁中供奉的十一面观音像高16.27 m,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之一。1971年1月在阁下剥出明以前16罗汉和两天王壁画。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