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孤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独孤及独孤及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独孤及以古文得到李华、贾至等人的赏识,自谓“后世虽有作者,只籍其不可及己。”“每申之话言,必先道德而后文学”(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其文学主张和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和《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两篇文章中。前者以为“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是三者相为用,亦犹涉川者假舟楫而后济。”而典谟缺,雅颂寝,世道陵夷以后,“文亦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后比兴。”“乃至有饰其词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其实愈丧。”后一篇文章阐发五言诗“源生于《国风》,广于《离骚》,著于李、苏,盛于曹、刘”的发展过程,以为“历千余岁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他强调,正确的诗歌发展道路,应是古代的比兴传统与当今声律的结合。独孤及重儒家经典,但不排斥文采和声律,复古,但又重视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这种以复古为革新的倾向,对于曾师法他的门徒韩愈,无疑有重要影响。 独孤及725——777字至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幼丧父,得母教导,后通读五经,志大才高。20余岁游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州(今河南商丘)间,与贾至、高适等友善。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举进士,补华阴尉。安史之乱时,避乱江南。后代宗召为左拾遗,迁吏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政清加检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卒谥宪。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与李华、萧颖士齐名,喜荐拔后进,梁肃等师事之,对韩愈等亦有直接影响,独孤及的文章彰明善恶,长于议论,不徒以辞藻取胜,文风峭丽奇警。在唐代古文运动中起有重要作用。有《毗陵集》20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