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牝
内丹学重要名词。语出《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原指衍生万物的本源,内丹学中借以指身中一窍,历来极受丹家重视。宋·张伯端《悟真篇》论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至于“玄牝”究竟位于人体何处,自古以来一直是个玄而又玄的问题。其说大要有八:❶指鼻口。《老子河上公章句》:“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萧廷之《金丹大成集·金丹问答》:“问曰:何谓玄牝?答曰:在上日玄,在下曰牝。玄关一窍,左曰玄,右曰牝。……鼻通天气,曰玄门; 口通地气,曰牝户。口鼻乃玄牝之门户矣。”
❷指心。陈楠《阴符髓》: “人心中有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
❸指肾。《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七: “原注: 天根亦曰……玄牝。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人身以肾为本根,故曰天根。”《脉望》卷五: “人身一乾坤。命肾左右分阴阳,此人之玄牝。”《碧虚子亲传直指》:“两肾之间,空虚一窍,名曰玄牝。二肾之气贯通,玄牝之气由此而发,黄赤二道,上夹脊双关,贯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会风府,上朝泥丸……下重楼,复流入于本宫,日夜循环,周流不息。”此处医家谓之命门,为元真之地。
❹指下丹田。《胎息经》幻真先生注:“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
❺指黄庭。《脉望》卷五: “今考玄牝有二说。上玄下牝者,以黄庭言也。”所谓黄庭,即中丹田,亦即脾胃。
❻指先天精血。父精曰玄,母血曰牝。《晋真人语录·答马师父十四问》:“玄者父精,牝者母血也。元初各八两,合为一斤。一点元阳真气,便是元本也。”
❼指先天之性、元神。《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三:“惟有本来真性,一点元阳,名曰谷神,又曰玄牝。”
❽认为是既无定位、又无形象的至虚至灵之所。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脉望》卷五:“玄牝者,命家第一节工夫……神气交际之际,阴阳往来之乡,若非见性,玄牝虽立,不能久也。大修行人,尘缘不染,廓然大空,至神气凝结处,即玄牝立也。其中造化,妙不可言,岂以后天积聚作为处为玄牝哉?”《脉望》卷六:“经曰,采混元未判之气……则觉一物如黍大,落下丹田,而今日之丹成矣。……然后出息绵绵,合于自然,常常顾恋之,不可须臾离也。是谓百日立基,是谓玄牝。”《还乡集》: “阴阳合处即玄牝。”刘一明《悟真直指》亦云:“这个门,生天生地生人物,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本无定位,亦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