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簪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玉簪记戏曲。明高濂撰。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未详。约万历年间在世。此剧取材话本小说《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写道姑陈妙常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教戒律,与书生潘必正结合故事。富于喜剧气氛,心理刻画细腻,曲词优美。今昆剧《茶叙》、《琴挑》、《偷诗》、《秋江》等折子戏,均出于此。有明万历间文林阁、继志斋、长春堂刻本,汲古阁原刻本,李卓吾评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继志斋刻本影印。 076 玉簪记传奇剧本。明高濂作。题材取自《国色天香》、《燕居笔记》等书,以及元、明杂剧。写书生潘必正与陈娇莲自幼订婚,以玉簪和鸳鸯扇坠彼此为凭。金兀术南侵时,陈娇莲与母逃难,失散后入女贞观为道姑,法号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途中入观挑逗妙常,为其所拒。潘必正落第后往金陵女贞观访问姑母,暂寓观中,与妙常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交往,产生爱情,私结姻好。观主发现后逼必正赴试,妙常雇小舟追上,哭诉别情,再赠玉簪等为记。后必正及第得官,路经金陵,迎娶妙常归去。此剧曲词优美,心理刻画细腻,喜剧色彩浓厚,具有反封建意义。 玉簪记传奇剧本。明高濂作。有多种明刊本。其中以《六十种曲》本较流行。写南宋书生潘必正与陈妙常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教清规的约束、争取婚姻自由的精神,富于喜剧气氛,人物心理刻画细致,曲调优美。昆剧以及各种剧种的改编本《琴桃》、《偷诗》、《秋江》等均出于此。 《玉簪记》川剧传统剧目。高腔,大幕。剧本载于 《四川地方戏曲选》。宋代,书生潘必正寄居女贞观中读书,与青年道姑陈妙常发生恋情。不料此事终被观主——必正的姑母察觉,于是以上京赴试为由,逼侄立即离观动身。必正临行前向众道姑辞行,唯独不见妙常,恋恋不舍。但姑母再三催促,只得抱憾而去。妙常失去必正,万分焦急,不顾道观清规,赶至秋江追寻。后终与必正相会,互赠信物玉簪、鸳鸯坠以定百年之好。必正高中任官,与妙常结为夫妻。此剧 《逼侄赴科》、《秋江》常作单折演出,均属川剧著名折子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