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乔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乔洞

位于市北5公里的紫薇山下,又名紫薇洞,是江淮地区唯一的摩崖窟寺艺术宝库。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姬姓,名晋)因直谏被贬为庶人,栖身于此得道,故洞名王乔。洞外藤萝蔓生,清泉潺潺。洞口有明嘉靖两台监农史郭公周书刻“王乔洞”三字。洞为半环形天然石灰岩溶洞,全长57.6米,宽3.3米,高3.8米,面积200平方米。洞内有唐宋石刻佛像500余尊,每尊高25厘米。佛像或整齐排列,或集聚成群,或端坐参禅,或合掌诵经,或手捺猛虎,或脚踏腾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还有两尊端坐莲台的大佛像,以及虎、象、狮、马、麒麟等石刻多处。其中唯一一尊观音像,面如满月、眼似青莲,保存完好,余皆有所毁损。洞壁有宋、明、清游人题刻6处。洞上原有“引仙桥”、“憩游亭”、“紫薇观”,惜已毁。今石窟造像已经修整.供人观赏。

王乔洞

又名紫薇洞,位于巢湖市北郊5公里的紫薇山下。王乔是神话人物,《列仙传》有“王子登仙”故事,《后汉书》有王乔传。传为春秋时周灵王太子,名晋,在嵩山修炼成仙,各地有其“仙踪”。巢湖王乔洞即传为王乔隐居修仙之所,《楚辞·远游》有:“轩辕不可追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道教称此洞为第十八福地。
王乔洞也以石窟造像艺术库而闻名,1958年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窟为石灰岩天然溶洞,两个洞口分列南北,内部弯曲相通,实际是一个弧形洞。上有题刻“王乔洞”,为嘉靖年间两台监农史郭公周所书。洞长57.6米,宽3.3米,高3.8米,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内有石刻佛像620尊,都是直接在天然的石灰岩壁上雕凿而成。一尊观音像较大,高约50厘米,端坐在莲花台上,其余大都是25厘米许的小佛像,但造型生动,有的合掌盘膝,有的垂手侍立,有的俯仰闲散,有的降龙伏虎,千姿百态。还有一些麒麟、狮、虎、象、马等动物浮雕。靠北有一组武士和狮象群雕,高约60厘米,其风格、技艺也有差异,估计是不同时期所作。洞壁醒目处嵌有6块古碑,最早的为北宋绍圣二年(1095),其余2块是明碑,3块刻于清代。据文物部门考证,王乔洞石窟造像的年代,约在南北朝至北宋之间的佛教鼎盛期,距今已1000多年,堪称珍贵。但石像也留下一个谜,即唯有一尊观音像,头部完整,面目清晰,其余均为缺头少面,究竟是前人未雕,或后人破坏,还是石灰岩持续溶蚀所致,尚未定论。但缺头的部位痕迹相似,如属破坏,很可能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文物考古人员研究认为,其发生的时间约在宋末至明初的近百年间。民间流传许多生动的故事,为景观增添了传奇色彩。
王乔洞周围景色也很美,山泉、青藤、红桃、苍松,云雾轻笼,古朴幽静。明人许国泰有诗:“洞口碧桃花,春风开满树,不见王子乔,空踏云雾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