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履约1332—1391

元末明初医学家。字道安,号畸叟,又号奇翁、抱独山人。江苏昆山人。勤学善思,博极群书,尤好医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尽得其传。洪武四年 (1371) 任秦王府良医所医正。王氏推崇《内经》、《伤寒论》,但他师古而不泥古,指出 “《素问》 云: 伤寒为病势,言常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然义犹未尽”。故对病机、病理,每能抒以己见。著有 《医经溯洄集》 一书,为论辩性医著。对 《内经》、《本草经》、《难经》、《伤寒论》 等古典医籍及历代二十多位医家作了评述与质疑。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观其历数诸家,俱不免有微辞……然其会通研究,洞见本原,于医道中实能贯彻源流,非漫为大言以夸世也。” 在学术思想上,对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明确提出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的独到见解。指出温病病因为 “感天地恶毒异气” 之说; 治法以清里热为主,成为后世温病学派和温病学理论的先驱人物这一。王履提出了中风病须辨析 “真中风” 与 “类中风” 之说,对明清时期医学理论的发展很有影响。王履多才艺,工诗文,擅绘画,“尝游华山绝顶,作图四十幅,记四篇,诗一百五十首,为时所称。” 著有《医经朔洄集》(1368)存。《伤寒立法考》、《百病钩玄》、《医韵统》、《标题原病式》 等,均佚。子王伯承传其学。

王履1322—?Wanglu

明代画家、医学家。字安道,号奇翁,昆山人。自元入明,一生行医。博通群籍,能诗,尤精于医,著有医书《医经溯洄集》等。擅画山水,师法马远、夏圭,笔墨秀劲,布置茂密。洪武十六年(1383)游华山,见大自然奇秀之景,深感绘画不应局限古人陈法,必须师造化,自出意匠。经过精心构意,创作出《华山图》四十幅,每页各取华山一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华山奇秀雄伟的风姿。用笔秀劲凝重,墨色苍厚明润,布置茂密,富有真山水的灵气,其壮阔雄险之势令人惊叹。从中亦可见作者状物写情的功力和修养。王履还作《〈华山图〉序》,自云“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华山图》是王履的唯一传世之作。

华山图 王 履

王履

明代画家。1332年生,卒年不详。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擅画山水。1383年作《华山图》册,共图40幅(每幅34.7cm×50.6cm),有记8帧,诗111首,合跋14帧及叙序共4帧,合计66帧(幅)。


王履

中国明代医学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生于1332年,卒于1391年。曾学医于“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明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宏富,编有《伤寒立法考》、《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和《医韵统》100卷,但流传后世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提示“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治学态度,并表现他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和宋以后著名医学家的论点,有所阐述和发挥,尤以对伤寒与温病之区别,具有独到之见解。王履为金元四大家“滋阴派”之传人,他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理论,继承发扬了其师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学说,又吸收了刘完素以泻火为主的学术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清除里热为主,从而奠定了清热养阴之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很有启发。关于“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探讨的“命门”学说,也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