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建767—约831后Wang Jian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门,早岁离家。20岁左右结识张籍,相与从师求学。以后曾辞家从戎,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晚年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王建847—918即前蜀高祖。五代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字光图。先世为饼师。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乡里称为“贼王八”。后事忠武军节度使杜审权,拔为列校。从攻王仙芝,有功。黄巢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兵八千攻之,及黄巢败走,遂分其兵为八都,他为都头之一。后从忠武军将鹿晏宏迎僖宗于四川。至兴元(今四川汉中),逐其节度使牛勗,自称留后,后领所属州刺史,率本都兵至四川。观军容使田令孜养以为假子,拜诸卫将军,号“随驾五都”。僖宗还长安,命典神策军宿卫。王重荣攻长安,僖宗奔凤翔(今陕西凤翔),又奔兴元,以其为清道斩斫使,负玉玺从行。至当涂驿,李昌符等焚栈道,他控僖宗乘马冒烟焰而过。宿于坂下,僖宗枕其膝以寝。及觉,赐以御袍,铁券。至兴元,命遥领壁州刺史,出为利州刺史。乃召集亡命乃溪洞彝落八千人沿嘉陵江而下,袭取阆州(今四川阆中),自称防御使。采纳部将张虔裕、綦母谏之言,上奉天子,下养士民,以观时变。旋受田令孜之命,隶于西川节度使陈敬瑄,许精兵二千驰往成都(今属四川)。途经鹿头关(今四川绵竹东南),陈敬瑄惧,闭关不纳。他率兵斩关而进,袭取汉州(今四川广汉)。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之助,围攻都城。不克,退屯汉州,攻掠西川十二州,收降士豪武装,势力大振。光启三年(887年),僖宗署韦昭度充西川节度使以代陈敬瑄,陈敬瑄不受代,遂下诏讨伐。拜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从韦昭度讨叛。屡败陈敬瑄军,三年中大小数十战。大顺二年(891年),他逼使韦昭度还朝,派兵拒守剑门,攻取成都,自称西川留后。拜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留心政事,容纳直言,谦恭简素,礼贤下士,境内称安。乾宁四年(897年),攻取东川。次年,加兼中书令,复授西川节度使兼川东、武信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朱温与李茂贞相攻于凤翔。他外修好于朱温,同时,密遣人劝李茂贞坚守,许以出兵为援。派王宗佶、王宗涤率兵五万,声称迎驾,袭取山南西道诸州。复出兵秦(今甘肃秦安西北)、陇(今甘肃陇县),并有三峡(今长江三峡)。天祐元年(904年),与李茂贞合兵攻朱温,与李茂贞连姻。及朱温称帝,与杨渥驰撤诸道,欲与李茂贞、李克用会兵讨伐,不果。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称帝,国号大蜀,建都成都。在位十二年。病卒。 王建847—918五代前蜀国王,字光图,许州舞阳 (今河南舞阳境) 人。王建少年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业,乡人称为“贼王八”。唐末应募投军,为忠武军八都将之一。宦官田令孜欲扩充势力,收王建为养子。田令孜失势,王建被排挤出朝,任外州刺史。尔后乘乱人蜀,经过几年征战,成为雄踞西南的霸主。唐廷封其为西平郡王。公元903年,晋爵蜀王。907年,唐亡,王建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前蜀,改元永平。韦庄、张格、王锴等文人,都归于其部下。前蜀辖区有两川、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之地。王建出身骑将,重视骑兵建设,兵力强盛,却不穷兵黩武,保境息民,蜀中尚称安定。前蜀承唐遗风,兼用宦官为枢密使,宫廷奢侈无度,政权很快趋于腐败。王建晚年,认为老将大臣多许昌故人,自己死后,他们会不服太子管辖,所以功臣宿将,多被诛杀。以至病危时,深感无称意朝臣,只好用宦者宋光嗣为枢密使判六军。918年六月,王建病痢而卒。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谥曰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葬永陵。顺德皇后周氏,许州人。顺圣皇太后徐氏,后主生母。子十一人,后主最少。 王建约767—约830唐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进士,曾任侍御史,后出为陕州司马。其间曾从军塞上。擅作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100首,多写帝王侈靡生活,当时颇负盛名。又有反映政治腐败、人民困苦之作,多以水夫、田家、织女、蚕妇为题材。有《王司马集》。 王建847~918五代时前蜀国建立者。字光图,唐许州舞阳 (今河南舞阳县西北) 人。年青时以屠牛、盗驴、贩卖私盐为业,结伙夜劫民家,歇宿古墓,人称 “贼王八”。其后投忠武军节度使当兵,因机智勇敢拔为 “列校”、“都头”,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遥领壁州 (今通江) 刺史,继进入西川。唐大顺二年 (891年) 夺得西川,嗣又兼并东川与川南,占有大片土地。唐天复三年(903年) 被封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 (907年) 九月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再度起兵北伐,势力扩大到甘肃南部,共据有64州。建国初注重选拔人才,抑制贪暴; 对边防用兵伺机而动,适可而止; 经济方面执行休养生息政策; 对农业下诏鼓励农民种田栽桑。后期统治集团内争权夺利尖锐,依权势互相倾轧,官吏贪污腐化。遂杀大将,重用宦官,重赋税。前蜀光天元年 (918年) 六月病逝,在位12年。 王建767~?字仲初。唐汝阴县(今阜阳县)人,出身贫寒。大历十年(775)进士。初为渭南尉,太和(827~835)中迁陕州司马,与韩愈、张籍友善。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诗多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为题材,以《宫词》一百首最有名。有《王司马集》。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 (今河南许昌)人。大历进士。历任昭应县丞、秘书丞、侍御史、陕州司马等职。曾从军边塞,晚年卜居咸阳。有《王司马集》8卷。善为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新颖广泛。不少写织女、水夫、蚕妇、田家的诗作,反映了黑暗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涯。写边塞生活的篇章,对当权者穷兵黩武的政策有所揭露。另有《宫词》百首,写禁中琐事轶闻,流传甚广。为元白创作“新乐府”的先导。他的诗风简括爽利,细腻含蓄,有通俗的口语化特点。 王建约767~约830中唐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大历(766年~779年)时进士,曾任昭应县尉、侍御史等职。大和二年(828年)任陕州司马。王建与韩愈、白居易、刘禹锡、贾岛、姚合等诗人均有交往,而与张籍交谊最深,其乐府诗富有民歌韵味,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乐府诗,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政治的腐朽以及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风格简括,描写细致深微。既继承了古乐府哀时托兴的传统,又用新语言写新题材,不刻板地仿袭古乐府的内容和形式。其七言近体接近元、白,五古又与韩、孟相似。著有《水夫谣》、《田家行》、《羽林行》、《宫词》等。有《王建诗集》10卷,另有《王司马集》8卷行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