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氏族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氏族谱wangshi zupu

❶一册,横排,32开,印刷本。2000年王银龙等整理续修。为河洛支脉谱。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该族始祖王自治由山西晋阳(今太原市)迁居河南洛阳东北路辛庄,后又迁至沙郭王村,清初迁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镇油王村。从油王村始祖开始,该族后裔主要分三地居住。其六世王振纲迁居河南省偃师市龙虎滩村,已传至16世;其九世王广清迁居河南省孟津县油坊街村,已传至15世。以上三处均各有家谱,是谱为综合整理本。内容包括序言、祖谱引、新录百家姓、王氏家传小引、始祖传记、摘录大里王村王氏家谱序两篇、油王村始祖传族谱(亦即世系录)、油王村王氏家族分支世传系图(亦即世系图)、迁居孟津县油坊街分支脉祖谱(亦即世系录)、清坊街王氏家族分支世传系图、迁居偃师市龙虎滩村分支脉祖谱、偃师市龙虎滩村分支世传系图、1999年王氏家族各地工作人员名录、修校编撰成员、余庆录(即空白表格)。原件由淳化县润镇五一村王林生收藏,咸阳图书馆藏有复印件。
❷五卷五册,毛笔竖写,8开,抄本,线装。民国二十四年(1935)王长乐等纂修。谱载是谱由其11世王士适创修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议定每五年续修一次,后世谨照谱例执行。到清同治初年,由于回民起义,族谱亦无人修续。同治十三年(1874)回民起义平息,王文重修族谱,后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再续一次。是族与《陇右王氏族谱》所记之王氏为同祖同宗,亦尊王进为始祖,八世王钦为始迁祖。卷一内容包括:创修谱序、谱训、谱例,续修谱例、后记以及1至11世、各支11世至15世世系录;卷二至卷四分别为各支15至19世、19世至23世、23世至27世世系录;卷五内容包括王氏世传、王氏外传(记妇女事)、世传后续、族谱后序、族谱告成祭文、本支世数、大宗小宗序、大宗小宗和族谱杂记。是谱世系录分栏记事,其栏目与《陇右王氏族谱》相同。原件由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王友民收存,礼泉县图书馆、咸阳图书馆藏有复印件。
❸八卷八册,16开,木活字本。首一卷,末二卷。民国五年(1916)王宦章等纂修。谱载该族世居山西太原,于明洪武初年始祖王忠迁居山西临晋县(今临猗县)西关十家庄。历20世,子孙约有千户,另有迁居他省者,无法统计。一世王忠生四子,其中第三子无后,故从二世起分为一、二、四支;第一支又分为北支、南支二支;第一支北支又分出一支称五房;故至是谱分为五支。该谱始撰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历经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十九年(1720)、乾隆十一年(1746)、二十三年(1758)、六十年(1795)、道光元年(1821)、咸丰元年(1851)、光绪十一年(1885)、民国五年(1916)九次续修。卷一内容包括十次谱序、历次修谱人名单、族谱目录、庙碑(录唐代王颜及其父、祖碑文三通,以佐证该族出自太原望族)、唐碑疑误辨证;卷二至卷六为世系录;卷七志表(专收王氏历代族人各种墓志);卷八内容包括列传(专记家族男丁功德)、贞节、恩纶(亦即恩荣,专收皇帝对王氏的驰赠、诰封)、科第(专收王氏族人参加科举及其任职情况)、行述、条约(亦即族规)、坟墓、家庙、祭祀、庙碑、后记。是谱世系录只记名讳、婚配、子嗣、功名诸项内容。原件由陕西淳化县润镇背后坡村王孝祖收藏,咸阳图书馆藏有复印件。

王氏族谱

谱书名。1册,为石印本。七世孙王毓秀于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初次修谱,以后陆续补充。内容有谱序、例义、世系、世传、谱训,时间截止咸丰年间。谱主王氏原居山东蓬莱,明末清初迁居关外,落户本溪县磨石峪。康熙朝受田入册,隶属满洲镶红旗第一佐领。《世传》记本族有德行者事迹,《外传》记本族外姓人之事迹,反映了当时许多社会问题。《谱例》博采《苏氏族谱》、《邹氏谱序》、《周氏谱训》、《柳玭家训》等谱书,所记王氏族史至详至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