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艮1483—1541

明哲学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盐户,早年为灶丁。自修典籍,师事王守仁。后讲学终身。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之道。以“安身立本”为道德修养的出发点,追求“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主张“务本节用”,人际和谐。认为“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著作编为《心斋先生全集》、《心斋先生遗集》。

王艮1483—1540

中国明代思想家,泰州学派创始人。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于盐户,本人曾为灶丁。后四处行商,常置《孝经》、《论语》、《大学》于袖中,逢人质义。靠自学成为学者。中年拜王守仁为师,在其门下讲学。但亦常不满师说,“往往驾师说之上”(《明史·王艮传》)。师殁后,遂开泰州一派,以讲学终其身。伦理思想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心斋王先生全集·语录》)的命题。认为“道”就存在于人身上,其发用流行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语录》),只要关心“百姓日用”就是行道。并由此进而提出“尊身立本”的思想。指出“身”是“天地万物之本”,故己“身犹矩,天下国家犹方”(同上),以矩规方,矩正方即正。所以,“正己而物正”。须先“安身”,即自我修养成就至善的人格,方可安家国天下。而要“安身”又必须做到“保身”和“尊身”。所谓“保身”并非是苟且偷生,而是“爱身”,不为求官禄而“害身”(《明哲保身论》);所谓“尊身”就是尊道,即自觉培养自身的道德品格,“毋自欺,真真实实在自己身上用工夫”(《答问补遗》),以求“至善”。从“保身”、“尊身”出发,主张把“爱人”而不“恶人”、“敬人”而不“慢人”,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原则。指出“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能爱人则不敢恶人,不恶人则人不恶我……能爱身者则必敬身如宝,能敬身则不敢不敬人,能敬人则人必敬我……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明哲保身论》)认为由此而推及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便能“爱一家”、“爱一国”、 “爱天下”,从而达到“保身”与“保天下”的统一。亦强调道德天然自有,不假安排,有意为之适得其反。“有心于轻功名富贵者,其流弊至于无父无君;有心于重功名富贵者,其流弊至于弑父与君”(《语录》)。在理欲关系上,认为天理人欲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出于自然本性即为天理,“只心有所向,便是欲”(《与俞纯夫》)。王艮的伦理思想,力倡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为晚明社会思潮中追求个性解放、冲击名教网罗的启蒙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及《王心斋先生遗集》。

王艮

初名炜,字无闷,号不庵。贯一子。与顾炎武游,为文颇有法度。著述多题王炜撰。著有《鸿逸堂集》、《九谛解疏》、《易赘》2卷、《是甚集》4卷、《嗒史》。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