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比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比希1803-1873Libixi,J.V.Liebig德国化学家。1803年5月 12日生于达姆斯泰特。1822年获得艾浪根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去巴黎的盖·吕萨克实验室工作2年。1825至1852年,担任吉森大学化学系系主任。1852年至幕尼黑大学任教,直至1873年4月 18日去世。1826年他制得了AgCNO,而F.维勒制得了AgNCO,在学术报告会上发现是分子式相同的两个不同的化合物。这一发现促使J.贝采里乌斯提出了异构体的概念。从此,李比希与F.维勒也成了好友,并共同进行研究工作。1832年,他们在研究苦杏仁油时发现了苯甲酰基,并可将苯甲醛转变为苯甲酸、苯甲醇、苯甲酰氯等。李比希对有机分析化学的贡献是设计了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含量的方法与仪器。一百多年来,尽管仪器变化甚大,但其设计原理至今仍应用在元素分析仪中。1838年后,他致力于发酵研究和分析研究工作。他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农业上,并指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与水,植物中的碳元素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非来自土壤中的腐殖质。他提倡用人造肥料来代替动物粪便。李比希是对19世纪的化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化学家之一。 李比希1803—1873Justus von Liebig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奠基人之一。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颇有建树。把化学应用于农业,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著有《化学在农业及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食物化学》等,并创刊德国《化学年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