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班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33 班彪3—54

史学家。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是东汉初年著名儒学大师。初在天水依隗嚣,曾著《王命论》,劝隗嚣降汉,未被采纳。后到河西,劝窦融支持刘秀。东汉初年,任徐令,后任望都长,晚年专心研究史籍,有感于《史记》止于武帝,太初以后,缺而不录,于是采集史料遗闻,作《史记后传》65篇。子班固继承遗志,修成《汉书》。《史记后传》原文已佚,其内容大都被《汉书》所吸收。

班彪3—54

东汉作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光武帝时任徐令、望都长。曾作《史记后传》数十篇,为《汉书》的撰写打下了基础。现存赋三篇。其中《北征赋》以动乱期间长安到安定途中见闻为题材,抒发了怀古伤时的感慨。

班彪


班彪3—54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东汉史学家、散文家。西汉末,班彪避难随隗嚣至天水,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画策事汉”。后为汉光武帝征召,任为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致力于史籍。班彪博学多才,有志于续写《史记》:“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后汉书·班彪传》),成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此外,《后汉书》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今存《北征赋》等,《文选》、《艺文类聚》有收录。


班彪

班彪3~54ban biao

字叔皮。东汉右扶风安陵(今渭城区正阳镇一带)人。青年时期适逢西汉王室衰微,战火频仍。遂投靠隗嚣,为复兴汉室著《王命论》。隗嚣不用其谋,便投靠河西(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窦融,规劝窦融支持光武帝刘秀。东汉初年出任徐州令,后以病免官。因为《史记》所记史实仅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他潜心研究史学,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后其子班固、女班昭两人在此基础上,最终修成《汉书》。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叔皮。性沈重好古。初在天水依隗嚣,曾著《王命论》以劝感之,而嚣终不悟。遂避地河西,为窦融从事,接以师友之道,为融策画事光武而拒隗嚣。东汉初,举司隶茂才,拜徐令,因病免官。后遂专心从事史学著述。以司马迁《史记》所记史实,武帝太初以后阙而不录,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余篇。其子班固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曾辟司徒玉况府,察廉为望都长,卒于官。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初,举为茂才,授徐令;因病免官。后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重新收集史料,作《史记后传》六十余篇。后为司徒玉况府属官,位终望都长。

班彪3~54

东汉史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通儒经,学问渊博,晚年专心研究史籍。他有感于司马迁著《史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武帝太初以后缺而不载之憾,采集旧事,又旁贯异闻,作《史记后传》60余篇。此书早已不存,其内容大部分被《汉书》所吸收。班彪在著《史记后传》时曾评论前史得失,他认为司马迁的《史记》“采获古今,贯穿经传”;“善述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称赞司马迁为“良史之才”,但同时又批评他作史不能“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这种评论明显地反映了他的儒家正统观点。班彪作《史记后传》的指导思想,对其子班固著《汉书》有直接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