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39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文艺界抗战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简称“文协”。1938年3月成立于汉口。成立大会上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胡风、老舍、巴金、朱光潜、张道藩、王平陵等45名理事,另有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设有总务、组织、研究、出版等部,《发起旨趣》中号召:“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的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敌寇,争取胜利。”自同年5月4日起出版会报《抗战文艺》,整整8年出刊70余期。“文协”组织作家艺术家奔赴前线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创作和演出,出版过《作家战地访问团丛书》等,为郭沫若、茅盾、老舍举行过纪念活动等,是抗战时期文艺界时间较长、成员较多、贡献较大的文艺团体。1945年10月,因抗战胜利而改名“中华全国文艺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zhonghua quanguo wenyujie kangdi xiehui

抗日战争初期出现的具有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发起者有97人,他们代表着多种政治势力。《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指出:“漫天轰炸,遍地烽烟,焦毁的城市,血染的山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横暴侵略中,中华民族正燃起争取生存与解放的神圣炮火……。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象前线战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民族的命运,也将是文艺的命运。”
在成立大会上,郭沫若、茅盾、夏衍、老舍、巴金、朱自清、郁达夫、陈源、朱光潜、张道藩、王平陵等45人当选为“文协”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被选为名誉理事。大会选举老舍为“文协”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大会还通过了“文协”的成立宣言。
不久,“文协”还在成都、昆明、桂林、广州、香港、上海、延安等地建立了十几个分会和通讯处。继“文协”之后,音乐界、美术界、电影界也陆续成立了全国性的抗敌协会。共产党通过“文协”中的党员和进步作家,有力地影响和推动着抗日文艺运动。“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938年5月,“文协”出版了机关刊物《抗战文艺》,一直到1946年5月才停刊,先后出版了71期,这是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唯一的文艺性刊物,该刊曾登载过大批反映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文学作品。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作家深入火热的现实斗争,不久“文协”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前线慰问广大抗日官兵。此外,“文协”通过举办文艺讲座,召开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座谈会和讲习会,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活动。在统一战线内部,“文协”还对梁实秋的文艺“与抗战无关论”和张道藩的反对文艺暴露国统区黑暗面的论调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和镇压进步抗日文艺活动的反动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文协”上述的一系列活动,对于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抗日民主运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为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简称“文协”。“文协”于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由王向辰、孔罗荪、田汉、田间、茅盾、冯乃超、刘白羽等97人共同发起,大会推选郭沫若、茅盾、丁玲、巴金、老舍、夏衍、田汉、郁达夫、朱自清等45人为“文协”理事,其中包括有国民党方面的张道藩、叶楚伦、王平陵等人。周恩来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名誉理事,老舍当选为主持“文协”日常工作的总务部主任。“文协”于1945年5月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此刊一直出版至1945年5月,是抗战期间坚持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之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国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抗日救亡运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文协”的宣言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力量集聚到一处,筑起最坚固的联合阵营,放起一把正义之火,烧净了现在的卑污与狂暴。”“文协”本着“给民众以激发,给战士以鼓励”的服务宗旨,提出“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组织作家战地采访团,深入前线,深入民间,创作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激发抗战军民的斗志。“文协”随着会员的不断增加,在上海、昆明、桂林、贵阳、成都、重庆、广州、延安、香港等地,都成立了分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团结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宣传抗日救亡、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夏衍等45人为理事,老舍为总务部主任。在上海、广州、香港、延安等城市建立了分会。出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提倡文艺为抗日战争服务。“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文艺运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理事会成员有郭沫若、茅盾、夏衍、田汉、冯乃超、胡风、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许地山、吴组湘、朱光潜、张道藩、陈西滢、王平陵、姚蓬子等45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中说:“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在文协成立后,文艺各部门的统一战线团体也相继出现,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新景象。文协会刊为《抗战文艺》,1938年5月4日至1946年5月出版了71期。抗战胜利后,文协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发起人包括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说: “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 成立大会通过了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祖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姚蓬子、陈西滢、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文协成立会上,提出了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文协曾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文协在全国组织了数十个分会及通讯处。先后成立分会的地方有: 广州、成都、昆明、桂林、香港、襄樊、延安、晋东南、贵阳、曲江、上海等地,组织遍于全国各地。文协成立后,文艺各部门的统一战线团体也相继出现。作家、艺术家空前广泛地团结对敌,使抗战初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武汉失守以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协会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地区政府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国民党统治区文协的工作却随着政治逆流的袭来,遇到重重阻力。抗日后期,文协支持和推进了国民党统治区文艺界反压迫、争民主的革命运动。1945年,文协第6届年会规定5月4日为文艺节。
在艰难的条件下,文协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 每年召开纪念鲁迅的集会,为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寿辰或创作成就聚会祝贺,开展救济贫病作家,营救被捕的进步作家等工作,“文协” 始终是文艺界团结抗日的旗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文协” 会刊 《抗战文艺》,自1938年5月4日创办至1946年5月终刊,先后出版71期,是贯通抗日战争时期的唯一的文艺刊物,对开展抗日文艺活动,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家等,都发挥了作用。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全国抗日力量的文艺性团体。简称“文协”。由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共同发起,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周恩来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选举郭沫若、茅盾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等为名誉理事,老舍为总务部主任。同时还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同年开始创办会刊《抗战文艺》(1938~1946),组织作家赴战地访问,并在全国设有数十个分会与通讯处,这些活动促进了抗日文艺的蓬勃发展。1941年后国民党加紧了文化统治,文协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组织中外作家纪念会、为著名作家祝寿、为贫病作家募捐等活动,继续团结了大批爱国作家,推动了民主运动和文艺运动,粉碎了反动当局压制、扼杀抗日文艺的阴谋。抗战胜利后,文协全称易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