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瓦当Wadang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最初为半圆形,后变为圆形。中国、日本、朝鲜的古代建筑均有瓦当。中国瓦当始于西周。从西周到明清各代,瓦当的式样和花纹都有所不同。战国时代以饕餮纹和树纹瓦当比较典型,还有山形纹和云纹。秦汉时期的葵花纹和云纹圈瓦当比较有代表性,卷云纹是西汉瓦当中多见的纹饰。还有文字瓦当,如: “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吉祥语。魏晋南北朝瓦当有云纹、锯齿纹、忍冬纹和莲花纹,并出现兽面瓦当。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朝,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样。宋至明、清的瓦当,兽面纹取代了莲花瓦当,明、清时期宫殿上用蟠龙纹瓦当。瓦当的纹样和文字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考古的依据。 瓦当(半瓦当与全瓦当) 瓦当古建筑檐头筒瓦前端遮挡。始见于西周,盛于秦汉。上有素面、纹饰和文字。是了解历代手工业、书法、雕塑和建筑的实物。 瓦当古代的一种建筑用品, 以秦汉时期的瓦当最为著名。其形制以一半筒瓦连接一全圆或半圆瓦头而成,瓦头上饰以图案花纹或文字, 亦有素面,用于覆盖建筑物的檐际椽头,起保护檐椽、美观装饰作用。汉代长安的瓦当, 自北宋起就有陆续发现, 种类繁多,形制丰富,是研究汉代长安宫殿建筑、城市布局、手工生产、工艺美术、社会习俗风尚以及汉代长安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瓦当之“当”,义有三释:一说当即底,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栉比于檐端,瓦瓦相值,故谓之当。一说当为珰,珰即椽头之木,瓦当位置在椽头,因之得名。一说当为瓽字之假借,瓽即瓦,此说有出土之长陵东瓽可证。瓦当的发掘、搜集与研究,现已成为秦汉考古的一个重要专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