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丹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甘丹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全名喜足尊胜洲。在今西藏拉萨市东达孜县旺固尔山。创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 ),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兴建,为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寺内有大殿、佛堂、僧房等50余座。全寺分夏孜、绛孜二扎仓,过去僧人定额3300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宗喀巴首座弟子贾曹杰为该寺首任甘丹赤巴(住持),至1954年已传至96代。寺内有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的灵塔90余座,并有明代以来的大量文物。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 中,寺院遭严重破坏,1980年以来逐步修复。

甘丹寺

在西藏自治区达孜县旺古尔山坳。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这是他在拉萨筹建的第一座寺庙(此地距拉萨40公里),是格鲁派的祖庭。“甘丹”藏语意为兜率天。兜率天是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是弥陀佛所教化的世界。以“甘丹”为寺名,具有希望死后进入弥陀佛之净土之意。寺中的拉基大殿是讲经诵经之处。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可容纳僧人3300名。寺内还有保存宗喀巴遗体的灵塔。该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丹寺

藏传佛寺。在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明永乐七年 (1409)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是格鲁派第一座寺院。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曾有殿堂扎仓50多座,群楼迭起,气势宏伟,规模相当于3个布达拉宫。僧人3000多名。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都居于此寺。寺内珍藏有明代以来文物、经籍。寺内还保存着宗喀巴肉身灵塔以及历世甘丹赤巴的灵塔。甘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丹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达孜县城东旺古尔山坳。明永乐七年(1409)由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西藏所建的第一个寺院。为格鲁派祖庭。清世宗雍正帝曾赐名“永泰寺”。该寺的法台甘丹墀巴即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日常居住寺内。寺院原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有僧众三千三百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寺内群阁重叠,殿堂林立,有五十多组建筑单元,庄严巍峨,其规模相当于三个布达拉宫。大殿中弥勒佛与宗喀巴铜像,高大而精美。有宗喀巴升座法位与生活起居及圆寂处。配殿二楼为其灵塔。寺有历代甘丹赤巴(继承宗喀巴的格鲁派教主)灵塔90余座。此寺明清时代居三大寺之首,对西藏政教形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殿左侧护法神殿内保存着许多明、清两代的文物、工艺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甘丹寺

一称“噶丹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最早兴建的寺院,拉萨三大寺之一。在西藏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岸旺古尔山上。明永乐七年(1407年)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主持兴建。主要建筑有错钦大殿,绛孜、夏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和赤多康(宗喀巴当年生活与圆寂处)。曾规定僧人名额为3300人。大殿建筑宏伟,配殿中有宗喀巴法座。寺内有宗喀巴肉身灵塔及明清两朝的大量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24幅传说为唐绣的丝制品和宗喀巴穿戴过的盔甲、法衣。该寺法台甘丹墀巴是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丹寺

一称“噶丹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西藏兴建最早的寺院, 拉萨三大寺之一。在今达孜县境。明永乐七年(1409)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主持兴建。清世宗曾赐名“永泰寺”。主要建筑有错钦大殿,绛孜、夏孜两个扎仓和“赤多康”(宗喀巴当年生活和圆寂处)。曾规定僧人名额为三千三百人。大殿建筑宏伟,配殿中设有宗喀巴法座,华丽精美。寺内保存宗喀巴肉身灵塔及明、清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有二十四幅传说为“唐绣”的丝制品和宗喀巴穿戴过的盔甲、法衣。该寺法台甘丹墀巴为宗喀巴法座继承人,在喇嘛教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对西藏政教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寺院已毁,国家正拨款重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