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鼓子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6 鼓子词兴起于宋代的一种说唱形式。因击鼓唱词而得名。初为一个词调反复咏唱多段唱词,尚属歌曲形式。内容多咏物抒怀,如北宋欧阳修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吕渭老的《圣书鼓子词·点绛唇》等。后渐用于叙述故事,有说有唱,才发展为名符其实的说唱艺术。今存北宋赵令畤所作《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即是一部成熟的鼓子词作品,它由散文讲说与词调歌唱相间而成。篇中开头说:“……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以下各段起唱前均说:“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可知其表演除一人说唱外,另有“歌伴”者若干,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 鼓子词宋代说唱艺术。由散韵两部分组成:散文叙述一段故事,韵文随之歌咏。韵文各段系用同一曲调重复唱之,以鼓节拍。如赵令畤《蝶恋花鼓子词》,即用商调蝶恋花同一曲调咏唱各段韵,与散文相配敷演张生莺莺故事;第一段散文末尾有“奉劳歌伴,先听格调,后听羌词”以开场,最后一段散文末尾有“复成一曲,缀于传末”,中间各段散文末尾则均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 之语。以鼓节拍,管弦乐伴奏。 鼓子词为宋代的曲艺形式。这种形式因以固定的单一曲调反复演唱,用鼓作伴奏而得名。宋代的鼓子词有抒情的和叙事的两种。抒情性的如北宋时欧阳修所作《十二月鼓子词》,是用〔渔家傲〕这一词牌反复唱十二遍,分别咏赞十二个月的景色;更短的如《金陵府会鼓子词》只用一首〔新荷叶〕词牌姚述尧的《圣节鼓子词》只用〔减字木兰花〕连唱二遍等。这些作品属抒情咏景性的。叙事性的鼓子词主要出自民间,如赵令畤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讲述张生与崔莺莺故事的鼓子词,形式为说唱相间:说白引用唐代作家元稹的《莺莺传》原文,唱词则用〔商调蝶恋花〕词牌的曲调反复演唱十二遍穿插其中。据作者赵令畤在开篇中透露,这首鼓子词至此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演唱。另外,在《清平山堂话本》中收有《刎颈鸳鸯会》一篇,有人认为也是宋代旧作,这篇作品也是以说白叙事,以〔商调醋葫芦〕词牌曲调进行描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