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价格shengchan jiage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
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前,商品是按价值出售的。但是,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的剩余价值量不同,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不同。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竞争,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
在资本主义社会,同一生产部门内的各个企业,即使预付资本相同,但由于生产条件各异,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资本即成本价格各不相同,这些个别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构成个别生产价格。本部门的社会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构成社会生产价格,即通常所讲的生产价格。一般说来,企业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可以得到超额利润;而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则得不到平均利润,甚至没有利润。
生产价格形成之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来,商品市场价格的确定是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现在,市场价格则以生产价格为基础,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了。但这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另外,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要以商品的价值即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为基础。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商品价格。公式为:w=k+p′。在平均利润形成前,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则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的变化。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