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电影中的象征手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电影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电影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它通过一定的形象或剧情中的艺术元素,寄寓了它们本身直接意义以外的许多更为深广的意义、内涵、思想。
电影中的象征手法,一般有四种基本运用的范畴:(1)视觉性象征形象。这是最常用的。如影片《大决战》中,毛泽东与周恩来边推碾子边商量战事,推碾子这一动作,是领袖推动历史车轮的象征;影片《神鞭》中,傻二那条辫子是中国某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神力,和最终不敌于敌人的枪炮,表达了创作者对传统的理解; 影片《红衣少女》中,安然穿红衣的造型,是人物开放、纯洁、向上精神的象征; 而《黄土地》中的黄河、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精神的象征。


《红衣少女》中女主角明亮的眼睛是纯洁的象征


(2)听觉象征形象。影片 《夜行货车》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时以列车的轰鸣声,象征民族的正气。
(3)视听结合象征形象。影片 《乡音》中结尾,独轮车视觉形象与火车的听觉形象交叉,象征着新旧生活的冲突与交替。
(4)叙事性象征形象。主要指情节与细节的象征,既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如影片《老井》,以挖井不止的全部情节,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掌握电影的象征手法,对于理解电影,领略导演意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