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会章提出:“改良社会,首重教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得到教育总长蔡元培之大力赞助。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学预备学校,并于1913年分送三批学生赴法俭学,后因受到袁世凯政府的压迫而停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批“参战”华工赴法。1915年李石曾协助华工李广安等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提倡“勤以工作、俭以求学”,蔡元培等还亲自在巴黎华工学校授课。由于华工教育取得成绩,进而号召国内青年赴法半工半读、勤工俭学。1916年3月,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与法国人士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蔡元培任会长。北京留学预备学校也重新建立。此后,上海、成都,广州、济南等地亦设立机构,开办预备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出现了勤工俭学热潮,从1919年到1920年期间,先后有20批共1600多人赴法半工半读。他们来自18个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据1920年8、9月份调查,当时约有670人进入巴黎及各地的30多所学校,约有四、五百人进入70多家工厂,还有一些人当散工。勤工俭学运动初期,其宗旨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输入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参加,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与内容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亦工亦读,而且考察、了解、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寻求中国富强之路。其中有些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如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王若飞、向警予等等。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Liufaqingongjianxueyundong

五四运动前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向西方寻找国家、民族及个人出路的运动。1912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张继、吴玉章等在北京、四川等地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宗旨,号召中国青年在法国半工半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与此同时,又成立了法华教育会,主持其事。从1919年3月至1921年1月,前后共20批,1 600余人到达法国。其中著名人物有: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陈延年、向警予、王若飞、李立三、李维汉、陈毅、李富春、邓小平、聂荣臻、蔡畅、徐特立等。勤工俭学生在法国或进学校、或进工矿,学习科学技艺。通过这场运动,成长了一批学识上卓有造诣的科学家,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活动家。他们相继建立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在旅欧学生和工人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下,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的一次留学运动。当时认为法国是人民风气和智慧先进的国家。开始于1912年初,其高潮在1919年3月至1920年底,先后共20批约1600余人。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邓小平、陈毅等曾是留学生中的一员。1925年后,大批学生回国,这一运动基本结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