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疳中医病名。又称疳证、疳积。好发于幼弱小儿。是指小儿因多种慢性疾患而致形体干瘦,津液干枯的病症。为古代小儿四大证(麻、痘、惊、疳)之一。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青筋,吮食手指,嗜食异物,大便泄泻等。多由各种原因损伤脾胃所致。宋朝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在 《小儿药证直诀》 中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也就是说,疳病是由脾胃虚弱所造成的。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由于该病病理机制、发病部位和症状的不同,临床又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疳热、疳渴、脑疳、口疳、鼻疳等。治疗主要从脾胃人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