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痔中医病名。指生于肛门内外的某些肿块。有内痔、外痔和内外痔之分。多由平素湿热内积,过食辛辣燥热之物,或久坐久立,或经常大便秘结,或妇女临产用力过大等原因,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所致。内痔表现:肛门内有紫红色块物突出,大便出血,肿块不脱出肛门外,或大便后肿块脱出,便后能还入肛内。外痔表现:肛门外有块物突出,形状如皮瓣,逐渐增大,质地较硬,外表光滑,不疼痛,无出血,无异物感。内外痔是兼有内痔和外痔的混合痔。治疗以清热凉血,润燥疏风为主。外治方法很多,效果较好,如枯痔、结扎、熏洗、挑痔等,临床治疗可灵活选用。近代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 痔直肠下端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常因便秘、腹腔静脉压升高、直肠下段及肛管慢性感染引起。常表现为便血、痔脱出和栓塞等。治疗采用通便、坐浴、中药及硬化剂注射,严重者作痔结扎切除术。 痔病名。❶指九窍中小肉突起。《医学纲目》:“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日痔,不独生于肛门边也。”如鼻痔、耳痔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