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瘫痪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瘫痪

随意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若大脑运动中枢或它的传导径路受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称为中枢性瘫痪,又称硬瘫,上肢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手和手指处于屈曲位置,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并内收,踝关节跖屈,肌肉触之有坚硬感。若脊髓受损伤,则肌张力明显下降,称周围性瘫痪,又称软瘫,肌肉萎缩。按照肌肉力量的强弱,可将瘫痪分成以下级别(见表5.11-2)。常见的致瘫原因:
❶脑性瘫痪:因出生前、围产期、出生后种种原因所致的脑部疾病,均可致瘫。脑性瘫痪小儿的肢体动作很少,常被人误认为“乖”;动作发育迟缓,迟迟不会抬头、独坐,常被当作“软骨病”;有的到了学步年龄,下肢发挺,两腿交叉在一起,呈剪刀样步态;少数表现为手足徐动,仅睡眠时才安静下来。
❷产伤:难产、滞产、造成臂丛麻痹、面神经麻痹等。
❸意外伤害:坠落、车祸等意外,造成截瘫。
❹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所致后遗症。若因关节或骨骼疾患,引起肢体疼痛,使患儿不敢活动肢体,或癔病引起的癔病性瘫痪,均为“假性瘫痪”。

表5.11-2 肌力分度和瘫痪级别

肌力分度表 现瘫痪级别
肌力0度
肌力1度
肌力2度
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
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有轻微自主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力,不
能抬举,只能在水平位移动
完全瘫痪
接近完全瘫痪
重度瘫痪
肌力3度可对抗地心吸力作主动运动,但不能对抗外
加的轻度阻力
轻度瘫痪
肌力4度可对抗地心吸力及外加的轻度阻力,但不能
对抗重度阻力
接近正常
肌力5度正常肌力 

瘫痪tanhuan

随意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若大脑的运动中枢或它的传导经路受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称为中枢性瘫痪,又称硬瘫,上肢常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手和手指处于屈曲位置,下肢的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并内收,踝关节跖屈,肌肉触之有坚硬感。若脊髓受损伤,则肌张力明显下降,称周围性瘫痪,又称软痪,肌肉萎缩。按照肌肉力量的强弱,可将瘫痪分成以下级别 (见表)。

肌力分度和瘫痪级别

肌力分度表 现瘫痪级别
肌力0度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完全瘫痪
肌力1度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接近完
全瘫痪
肌力2度有轻微自主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
吸力,不能抬举,只能在水平位移
重度瘫痪
肌力3度可对抗地心吸力作主动运动,但不
能对抗外加的轻度阻力
轻度瘫痪
肌力4度可对抗地心吸力及外加的轻度阻
力,但不能对抗重度阻力
接近正常
肌力5度正常肌力 


常见的致瘫原因:
❶脑性瘫痪。在出生前、围产期、出生后种种原因所致的脑部疾病,均可致瘫。脑性瘫痪小儿的肢体动作很少,常被人误认为“乖”;动作发育迟缓,迟迟不会抬头、独坐,常被当作“软骨病”;有的到了学步年龄,两下肢发挺,交叉在一起,呈剪刀样步态;少数表现为手足徐动,但睡眠时才安静下来。
❷产伤。难产、滞产,造成臂丛麻痹、面神经麻痹等。
❸意外伤害。坠落、车祸等意外,造成截瘫。
❹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若因关节或骨骼疾患,引起肢体疼痛,使患儿不敢活动肢体,或癔病引起的癔病性瘫痪,均为 “假性瘫痪”。

瘫痪

为随意运动的功能减退(不全性瘫痪)或消失(完全性瘫痪)。分为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软瘫)、肌病性瘫痪、癔病性瘫痪等。根据受损部位不同,表现为单瘫、偏瘫和截瘫。

瘫痪paralysis

又称麻痹。骨骼肌随意运动减弱(不完全麻痹)或完全丧失(完全麻痹)的一种神经症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靠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的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脊髓腹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实现。当任一神经元受损时,都会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而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在临床上瘫痪分为:
❶中枢性瘫痪。指上位运动神经原损伤,主要因脑和脊髓发生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瘫痪的肌肉的紧张性增高,肌肉较坚实,腱反射亢进,瘫痪的肌肉不萎缩。见于中毒性脑炎,脑脊髓炎。
❷外周性瘫痪。指下位运动神经原损伤,主要因脊髓腹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经原,遭受破坏性或因外伤所致。临床上不仅出现肌肉瘫痪,肌紧张力降低,甚至消失而且迅即发生萎缩。常见于脊柱骨折,炎症、肿瘤和脊髓挫伤等病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