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病
包括瘿囊、瘿瘤、瘿气三种。多系久居山区,常饮山水,或七情内郁,气滞痰凝,聚结颈前,逐渐肿大,结而成块所致。中老年妇女多见瘿瘤和瘿气。辨证论治:
❶瘿瘤。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状似核桃,质较硬,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以海藻玉壶汤(海藻、海带、昆布、陈皮、青皮、半夏、贝母、当归、川芎、连翘、独活、甘草)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消瘿散结。
❷瘿气。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无根,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烦热心悸,失眠自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多食易饥,甚至消瘦、乏力。舌质红,脉弦数或细数。以二冬汤(天冬、麦冬、沙参、花粉、黄芩、知母、荷叶、甘草)合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养阴清火,化痰散结。心悸失眠较甚者,加丹参、生地、枣仁;肝火偏亢,急躁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丹皮、白蒺藜;肝风内动,手指颤抖者,加生石决明、钩藤、白蒺藜、白芍;多食易饥加生石膏。预后:老人瘿瘤,肿块质软,活动性强者,预后较好;若肿块坚硬,不可移动,生长迅速者是转为癌瘤的征象,预后严重,需中西医结合治疗。至于瘿气,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能控制,则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会随病程而加重,甚至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严重证候。调护:
❶生活有规律,避免劳累,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暴躁、恼怒、抑郁。
❷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禁食凉元白菜及豌豆等。
❸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瘿病
又称“瘿囊”、“瘿瘤”、“瘿气”。多系久居山区,常饮山水,或七情内郁,气滞痰凝,聚结颈前,逐渐肿大,结而成块所致。瘿囊,是以颈前肿块,块形较大,弥漫对称,其状如瓮,下坠至胸,皮厚不急,触之光滑柔软为特征的地方病;瘿瘤,是以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状如核桃,触之质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为特征的颈前肿瘤;瘿气,是以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其块触之柔软光滑,无结无根,而随吞咽动作而活动,并见急躁易怒,眼球外突,消瘦易饥等为特征的颈前积聚之病证。老年人,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再加之情志不舒,易患瘿病,临床以瘿瘤、瘿气为多见。西医学甲亢、甲状腺肿瘤,以及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临床辨证论治为:
瘿瘤老年人脾胃虚弱,痰浊易生,加之七情失调,肝木不疏,气机不畅,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形成瘿病。表现为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状似核桃,质较硬,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治宜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消瘿散结,方用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方:海藻15克、海带20克、昆布12克,陈皮10克、半夏9克、贝母10克、当归10克、川芎9克、连翘10克、独活9克、甘草6克)。
瘿气老年人肝肾不足,部分瘿病病例可出现痰气郁结化火,更伤阴精而成瘿气。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柔软、光滑、无结节、无根,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烦热心悸,失眠自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多食易饥,甚至消瘦,乏力,舌质红,脉弦数或细数。治宜养阴清火,化痰散结,方用二冬汤(《医学心悟》天冬15克、麦冬10克、沙参12克、花粉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荷叶9克、母草6克)合消瘰丸(《医学心悟》方:浙贝母15克、玄参20克、牡蛎30克(先煎))改煎剂。心悸失眠较甚者,加丹参20克、生地10克、枣仁6克;肝火偏亢,急躁易怒加龙胆草6克、夏枯草12克、丹皮10克、白蒺藜;肝风内动,手指颤抖者,加生石决明20克,钩藤10克、白蒺藜15克、白芍10克;多食易饥,加生石膏20克(先煎)。
老年瘿瘤,肿块质软,活动性强者,预后较好;若肿块坚硬,不可移动,生长迅速者是转为癌瘤的征象,预后严重,需中西医结合治疗。至于瘿气,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能控制,则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会随病程而加重,甚至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严重证候。预防之法,应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已病瘿病者,宜进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慎食辛辣肥甘厚味,避免情志刺激,适当休息,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