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凤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凤鸣1909~1980京韵大鼓演员,北京人,“少白派”创始人之一。幼年从父学艺,12岁参加“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演唱京韵大鼓;14岁拜鼓界大王刘宝全为师,学会刘的23段曲目,并与师同台演出,16岁从胞兄凤岩学习革新的京韵大鼓曲目,历经三年,学会曲目14段;19岁去天津演出,一举成名,为区别于白(云鹏)派故称“少白派”。1935年至上海演出,受到欢迎,盛况空前。白凤鸣嗓音并不完美,其兄在帮助他设计唱腔时,根据他的条件扬长避短,所以他的唱腔宜在中低音声区内行腔,且多用半音、装饰音,以低回婉转、曲折跌宕、韵味浓厚为特点。他与京剧演员交往较多,其吐字、语气、语音和表演身段多借鉴于京剧的不同角色。在武段子中,他的身段表演也很美,且以一支鼓楗作道具代替刀、枪、剑、马鞭等,形象逼真。打鼓更是他的擅长,集金万昌、刘宝全的特长于一身,以打、逗、提、压、司鞭等法配以三弦、四胡的长短过门,极受听众赞赏。建国后,任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在推陈出新和培养青年等方面做出成绩。
白凤鸣京韵大鼓演员。生于1909年4月19日,卒于1980年9月24日。北京人。兄白凤岩系著名弦师。8岁(1917)从父、兄学唱京韵大鼓。12岁(1921)参加宝全堂艺曲改良杂技社演唱京韵大鼓。14岁(1923)拜刘宝全为师,5年中学唱了刘派《长坂坡》等23个曲目。他广征博采,向白云鹏虚心请教,还向京剧名家王瑶卿、言菊朋、陈彦衡等人请教,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新的流派。世称“少白派”。他的演唱低回婉转,曲折有致。他独有的曲目有《七星灯》、《击鼓骂曹》、《建文帝出家》、《红梅阁》、《罗成叫关》、《怀德别女》等16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