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骨节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骨节病dɑɡujiebinɡ

境内主要地方病之一,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关节系统。患者常关节疼痛,对抗性增粗,运动障碍,四肢肌肉萎缩;严重者短肢畸形,身材矮小,行路困难,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大骨节病的病因虽未查明,但病区总是与特定地理环境相联系。境内主要分布在长武县、彬县、永寿县、旬邑县、淳化县和乾县、礼泉县北部的丘陵山区,泾阳县的白王镇、口镇及三原县的嵯峨乡个别村庄也有发病。1980年,全市普查共有患者14.6万多人,占全省患者的43%,其中永寿县最为严重。通过采取服用亚硒酸钠和“吃杂、改水、讲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永寿县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1983年,全市病区县广泛推广硒盐等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十多年的防治,全市的大骨节病情得到控制。

大骨节病

地方病。天水市属低硒环境,土壤硒含量为43.9ng/g、水硒含量为0.12ng/g、小麦硒含量为5.497ng/g,由于严重缺硒引起的大骨节病在天水市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78个乡镇392个行政村1418个自然村为病区,清水、张家川、秦州、麦积4县区最为严重。1985年,全国大骨节病科研协作组至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等重病区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开创了有机硒制剂防治大骨节病的新途径。1987年,全市范围内开展大面积食盐加硒为主的大骨节病防治措施。同年由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长春地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医科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察组与原天水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为期3年的生态环境、水粮中致病有机物、发病机理的调查研究。1990年开始选择发病较重的张家川、清水、秦州、麦积4县区为监测点进行重点监测工作。全市从1990年起病情逐年下降,到1995年各监测点几乎无病人检出,故而1996年和1997年对张家川点未进行监测。1998年张家川点重新出现病人且逐 年 回 升 ,2001年 达 到 高 峰 , 检 出 率 高达28.87%,且出现7例三联症病人,全市各监测点检出率也呈上升势头。1989年至1995年食盐硒含量偏低,食盐加硒工作有所放松,非硒碘盐冲销病区现象时有发生。2000年在监测点投服亚硒酸钠片进行防治后,2001年起加强了硒盐监测和供应工作,2002年起又逐年下降,至2009年张家川点检出率降至0.95%,全市也降到0.63%。自从推行补硒措施后,病区儿童发硒水平明显提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