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水

古建制名。❶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青川县东北白水镇。汉晋时辖今广元市西北部及青川县东部地。南北朝时,先后为白水郡、南白水郡、平兴郡及北益州、沙州治所。隋开皇三年(583年) 改名平兴县。
❷郡名。南朝宋置。治所在白水县,辖境约当今广元市西北部及青川县东部地。北魏末改为南白水郡。一说白水郡为南朝宋改仇池氐族所侨置的白水郡而置,治新巴县 (今江油市东北雁门坝),领6县,约当今江油、广元二市及青川、剑阁、旺苍等县地。齐移治晋寿县 (今广元市南黄龙乡)。梁以其地分置东、西晋寿郡 (属黎州) 与平兴郡 (属北益州)。
❸关隘名。又称“关头”。汉置。位于今青川县东北白水镇一带 (一说即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又说为今广元东北朝天关),在古石牛道上。为战国至汉、晋时期陕、甘人蜀主要关隘之一。两汉在此设有关尉驻守。《后汉书·隗嚣传》说,东汉建武六年 (30年),刘秀命隗嚣从天水伐蜀,隗嚣上书回拒称: “白水险阻,栈阁败绝。” 东汉末,刘备取益州,由此攻取涪城,进围成都。

白水

见“阿速”。

白水

(一)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流经境内。春秋时代县境内有汪及彭衙等城邑。西汉在县境内置衙县和粟邑县。晋惠帝时废衙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撤销粟邑县。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置白水县,并在姚谷川另设姚谷县。隋初撤销姚谷建置,辖地入白水县。(二)郡名。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分澄城郡于白水县城置白水郡,永平三年(公元510年)迁于白水县西南三十五里南白水县境(今蒲城县西北),领白水、南白水、姚谷三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销白水郡。另外南朝宋时于今四川广元县置白水郡,南梁改为平兴郡。

白水

湘江支流。发源于桂阳县白水洞大土岭。流经常宁县蒲竹源和祁阳县罗家坪、洒北滩、木炭岭、小金洞、下司口、金洞、银子源、黄家渡、护国岸、三江口,于白水镇入湘江。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810平方公里。从龙鼓岭至牛栏湾,河道多礁石,宽15米。由牛栏湾至金洞,河面稍宽,河床多乱礁。由金洞至河口,河面一般宽125米,河床多卵石,有少数乱礁。河口处年平均流量44.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450立方米/秒。河床比降5.58‰。理论蓄能4.2万千瓦。鸡子干以上为山区,盛产木材,鸡子干以下为丘陵地区,盛产茶油。河流开发以发电为主,建有电站多处,总装机容量13879千瓦。下游可季节性通航。主要支流有黄溪河,又名黄花河,源出祁阳县串风坳西南歇马庵,流经永州市,于祁阳县廖塘高家入白水,长87公里,流域面积647平方公里。唐柳宗元写有《游黄溪记》。

白水

湘江支流。源出湖南省桂阳县西北,在祁阳县三江镇进入湘江。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81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653米,多年平均流量44.3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4.20万千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