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疕

病名。又称“松皮癣”。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严重者遍及全身,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斑片,表面堆积多层白色鳞屑,鳞屑易刮去,露出光红的基底,及点状出血,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多因血热风盛而发,日久伤阴耗血化燥。若新疹不断,色红,鳞屑多属血热,治宜清热凉血解毒;病久不愈,斑块色淡红或暗红,状如钱币或地图,干燥脱屑属血燥,治宜养血活血润燥。

白疕

《外科大载成》:“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多发于四肢伸侧,以及头皮及躯干,呈对称性。初起皮肤上出现边缘明显,大小不等的红点,形如疹疥,上覆银白色皮屑,刮去表面皮屑则露出红皮面,有小出血点,痒或不痒,病程缓慢,反复发作。本病虽多发于青壮年,但久治不愈,延至老年者颇多,且因老年人肝肾阴虚,易化燥生风,气虚血瘀,易阻滞经脉,伤邪血热,热伤血燥,增加了白疕病的复发率,因此,白疕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西医学银屑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临床分四型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皮损色淡,稀疏,鳞屑不多,病期漫长,常伴有腰酸肢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脉濡细。治宜调补肝肾,养阴润燥,方用杞菊地黄丸改汤剂。鳞屑多而瘙痒甚者加全蝎10克、乌梢蛇10克;损害以头面部为主者,加羌活10克;以四肢为主者加威灵仙12克。
血瘀型皮损增殖,鳞屑较厚,基底暗红,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平肝活血方(三棱10克、莪术12克、生牡蛎30克、珍珠母20克、磁石20克、乌梅10克、甘草6克、菝葜15克)。
血热型皮损不断新发,原损害扩大,色鲜红,鳞屑易于刮除,其底点状出血明显,自觉瘙痒,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方用犀角地黄汤。风盛痒甚者加白藓皮20克、防风10克;挟湿者,加薏仁20克、泽泻10克;大便燥结者,加大黄6克、栀子10克;咽部肿痛者加大青叶20克、板兰根30克。
血燥型多由血热白疕不愈转来,不再新发、扩大,鳞屑较厚,舌质淡红,苔薄,脉缓或沉细。治宜养血滋阴润肤,方用养血解毒汤(《经验方》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鸡血藤20克、土茯苓3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蜂房6克)。脾虚者,加白术10克;风盛剧痒者加白藓皮20克、苦参30克。
本病常反复发作,除积极治疗外,平素应保持精神舒畅,注意饮食调摄,避免过劳,对减少复发,促进病愈,有一定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