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家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百家衣bǎijiāyī为使婴儿长寿向各家乞取零碎布帛缝成的衣服。亦指多补缀的旧衣。宋黄庭坚《戏赠元翁》诗:“传语风流三语掾,何时缀我百家衣。”陆游《多感》诗:“哀哉穷子百家衣,岂识万斛倾珠玑。”杨梦信《乡禅嵩老集古人佳句成诗编成巨帙以示余钦不足辄赋二绝率然悚仄》诗:“管得杜韩惊且泣,斓斑要作百家衣。”《西游补》第一回:“那些孩童也不管他,又嚷道:‘你这一色百家衣,舍与我吧!’”清翟灏《通俗编》卷二五:“百家衣,小儿文褓也。” 百家衣汉族育儿习俗。流行于多个地区。过去有的人家怕小孩不易带活,要向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零碎布,缝成一件“百家衣”给小孩穿上,谓能得百家之福,保小孩少病少灾,易长成人。又寓小儿贫贱,认为贫贱者易活。“百家衣” 的式样多为无领大襟,有的颜色搭配调和,拼成美丽的图案,不失为一种民间拼布工艺。缝制百家衣的时间各地不同,湘中地区多在小儿百日前,由外婆讨布缝制,于外孙百日之时给穿上,取“长命百岁” 之意。湘北临澧、石门、桃源等地,则在小孩三岁 “渡花树关” 的那几天穿或平时也穿,谓可保顺利渡关,四季清吉。此俗今已废除,仍有个别人因爱其乡土风味而缝制的,意义与前不同。 百家衣育婴习俗。仿百结衣、百纳衣。婴儿生后,亲眷向众邻好友乞取零散布帛拼制成衣服婴儿穿,多为大偏襟、和尚领;其中必有紫色布块,以祈得将来多子;以为似卑微乞儿,得百家福寿,容易拉扯成人,祛病免灾,健康长寿。曾流传山东各地,且多富裕人家较从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