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皂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皂衫zàoshān

黑色大袖衫。两宋时期较为多见。为一般低级公职人员和士大夫出入交际场所时所服。成年男子加冠行礼时作为礼服穿着。宋代于服色使用规制甚严,初以绯紫为章服,故未入品官的,即使私居之服也不得用紫色。至道年间弛其禁,公吏、士商、伎术通服皂。《朱子语类》卷九一:“士大夫常居,常服纱帽、皂衫、革带。无此则不敢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质库掌事,即著皂衫角带。”《宋史·舆服志五》:“冠礼,三加冠服,初加,缁布冠、深衣、大带、纳履;再加,帽子、皂衫、革带、系鞋;三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宋史·舆服志五》:“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东都之旧,而其后稍变焉……处士则幞头、皂衫、带。”《金史·仪卫志下》:“亲王傔从。引接十人,皂衫、盘裹、束带、乘马。”《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忽一日,方早开门,见两个著皂衫的,一似虞候、府干打扮,人来铺里坐地。”《水浒传》第十三回:“两个领了言语,向这演武厅后去了枪尖,都用毡片包了,缚成骨朵,身上各换了皂衫。”《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一个人走将进来,怎生打扮?但见:裹背系带头巾,著上两领皂衫。”

皂衫

古代一种袍衫。流行于宋代,为一般低级公职人员和士大夫出入交际场所时所服。宋代于服色使用规制甚严,初以绯紫为章服,故未入品官的,即使私居之服也不得用紫色。至道年间(995~997年)弛其禁,举人听服皂,公吏、士商、技术通服皂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