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皮弁官帽的一种。《晋书·舆服志》: “皮弁: 以鹿皮浅毛黄白色者为之。《礼》: ‘王皮弁,会5采玉𤪌,象邸玉笄,’ 谓之合皮为弁。其缝中名曰会, 以采玉朱为𤪌。𤪌,结也。天子5采,诸侯3采。天子则缝有12, 公9,侯伯7,子男5,孤4,卿大夫3。” 皮弁píbiàn也称“皮弁冠”。周礼规定的天子、诸侯、大臣所戴冠帽的一种,主要用于天子视朝、诸侯告朔。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汉代以前用白鹿皮制成,以“璂”的数量区分等级。隋唐时,自皇太子至六品以上的官员皆服皮弁。清代废止。《诗经·卫风·淇奥》:“会弁如星。”汉郑玄笺:“天子之朝服皮弁,以视朝。”唐孔颖达疏:“以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礼记·玉藻》:“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汉郑玄注:“会,缝中也。璂,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诗》云‘会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又《春官·司服》:“眡朝,则皮弁服。”清孙诒让正义:“皮弁为天子之朝服,《论语·乡党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孔安国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曾子问》孔疏引郑《论语注》同。盖以彼月吉诸侯视朔,当服皮弁,而皮弁为天子之朝服,故亦通称朝服。”《后汉书·舆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皂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通典·礼志十七》:“(皮弁)[晋]依旧制,以鹿浅毛黄白色者为之,其服用等级并准周官。[后周]田猎则服之,以鹿子皮为之。[隋]因之。大业中所造,通用乌漆纱,前后二傍如莲叶,四闲空处又安拳花,顶上当缝安金梁。梁上加 皮弁 (明王圻《三才图会》) 皮弁 (山东邹县明墓出土) 皮弁古代贵族戴的一种帽子,亦称皮弁冠。《后汉书·舆服志》记其形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也”。《晋书·舆服志》载:“皮弁以鹿皮浅毛黄白色者为之。《礼》‘王皮弁,会五采玉𤪌,象邸玉笄’,谓之合皮为弁。其缝中名曰会,以采玉为𤪌。𤪌,结也。天子五采,诸侯三采。天子则缝有十二,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孤四、卿大夫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