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皮肤pifu

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结构。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皮肤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约占体重的 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0平方米。全身各处皮肤的厚度不同,背部、项部、手掌和足底等处最厚,腋窝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为0.5—4.0毫米。尽管各处皮肤厚度不同,但都可分为表皮与真皮两层,并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连接。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皮肤上有很密的各种走向的凹下沟汶,称为皮沟。皮沟间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为皮嵴,它们在指腹构成指纹。个体之间的指纹形态是不同的,因而指纹具有个体差异。皮肤上有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毛发。四肢末端有指甲和趾甲。皮肤可分泌汗液和皮脂,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

皮肤Pifu

除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等作用外,还具有四种基本感觉(即触—压觉、热觉、冷觉和痛觉)。
皮肤中的感受器多为游离的神经末梢,有的附加个结缔组织成分而成为感觉小体(如压觉小体)。
触压觉是皮肤感受机械刺激所引起的感觉。轻微的刺激产生的感觉为触觉。较强的机械刺激引起深部组织变形而产生的感觉为压觉。因此在皮肤中,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表层,而压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深层。触觉适应较快。
热觉和冷觉合称温度觉,分别感受高于或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而皮肤温度对冷、热觉的敏感性有影响,皮肤温度在12—30℃时,冷觉感受器活动较强,皮肤温度上升至30—45℃时,热觉感受器活动较强。无论触—压觉,还是冷觉和热觉,当其刺激过强时,都能产生痛觉。一般痛觉感受器都是游离神经末梢,不仅分布于皮肤,还遍布全身各处,其适应现象较弱。痛觉是对损伤性刺激发出警报,对机体有一定保护意义。

1.毛干 2.触觉小体 3.油脂腺 4.毛根 5.毛囊6.冷觉小体 7.毛发神经 8.表皮 9.触觉神经末梢10.疼痛神经末梢 11.真皮 12.热觉小体13.压觉小体 14.汗腺

人类皮肤感觉

皮肤

覆盖全身表面,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皮下组织相连,表皮有角化层和皮脂,可避免化学剌激,防止水分蒸发,并含有黑色素,可抵御紫外线的损伤。真皮有高度韧性,可防止机械性损伤。皮肤内有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多种刺激。还具有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氯化物储存和制造维生素D等机能。

皮肤

指披覆在人体的表层,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具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由表皮和真皮紧密结合而成。
❶表皮。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由浅入深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由多层角化上皮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细胞膜较厚)构成,无生命,不透水,具有防止组织液外流,抗磨擦和防感染等功能。生发层的细胞不断增生,逐渐向外移行,以补充不断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内含有一种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与黑色素的多少有关。
❷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由浅入深依次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真皮厚度约0.07~0.12毫米;手掌和脚掌的真皮层较厚,约1.4毫米;眼睑和鼓膜等处较薄,约0.05毫米。乳头层与表皮的生发层相连,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等感受器。网状层与皮下组织相连,其内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它们互相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较大弹性和韧性。网状层内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等。

皮肤

皮肤的厚度为0.5~4.0 mm,表皮厚度小于2 mm,真皮厚1~2 mm。皮肤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5%~10%。其温度在足部约27℃,手30℃,躯干32℃,头部33℃。皮脂腺每日分泌总量为20~40 g。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