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pangu shenhua
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盘古神话最早见于《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其中的大意是说:远古时代,天地未分开,浑沌一团,象一个鸡蛋。盘古生在其中,睡了1.8万年。后来他用斧子把天地劈开,天渐渐上升,地慢慢下降,盘古也不断变化,他比天地更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长,这样他顶天立地,又经过1.8万年,天终于离地9万里。盘古之后才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清代《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中还记载:盘古死时,身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气变成了风云,声音变作了雷霆,左眼变太阳,右眼变月亮,手足身躯变做四极和五大名山,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地,头发胡子变成了星辰,皮毛变做了草木,牙齿骨骼成了金石等等。讲述开辟大神盘古用他的身体化为世界上的万物,继续造福于人民。
有关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民间所传和上述记载稍有差异,如明代《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一书说盘古将身体伸直,天就逐渐变高,地便慢慢下坠。天地还有相连接的地方,他左手拿凿,右手握斧。以斧劈凿开,经过了很长时间,由于他的神力,天地得以分开。清浊二气因此升降,清气上升成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从此混沌结束,天地形成。这种形象生动描述,与前面所提到的古代盘古神话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盘古神话与《山海经》中所载烛龙的神话故事也有相似之处。
盘古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织出来的,表现了原始人对周围的一切发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探索出天地形成的秘密。